和谐的邻里关系不光在偏远农村重要,在独门独户的大城市同样也特别重要!
我和老公都是北京郊区农家的孩子 ,我们都是走的“读书改变命运”的途径:上学、上班、之后结婚,在城里安家置业。
我们城里的房子是老公单位分的最后一批公家住房,我们在这个小区落户居住,是1997年3月开始的。由于是裸婚,男没有分家饭,女没有陪嫁衣,又赶上婆婆生病,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是在2002年1月才出生的。
在这个小区入住的5年里,我上下班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平时只是有时候碰到了,和老公单位的几个原来就认识的邻居见面说句话,和院里的其他人根本上就没有交际;就连我家对门,我也就是正巧开门,出门遇见了,礼貌性的打个招呼而已。
在孩子预产日期的前一个月,妈妈过来陪产。因为她的到来,我和邻居这种比较尬的局面才算终止。
妈妈是个性格特别好的人,特别会处理邻里关系,在老家村里也是大家口碑相传的好人。
知道怀孕时,我老公刚刚离开国营企业去郊区私企上班,那会儿交通不方便,他基本上都是一个月一回来。
孩子出生后,每天差不少都是妈妈自己在家带孩子。我老公不在身边,那会儿我的单位事特别多,基本上每天都在加班:早上,孩子还没醒我就出门了;晚上我到家时,孩子也快睡觉了。我们俩陪孩子的时间特别少。
那时候很穷,与其说是生活,不如说是生存。我们俩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妈妈帮我们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苦。
刚开始看着她太累了,我就和她商量,要不咱们雇个保姆吧,她不同意;实在不行,咱们就请个小时工,好歹您得吃上饭呀!人家都是两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忙不过来,她还是不同意。
妈妈说,你们俩这黑白颠倒的赚钱容易吗?不能瞎花钱!她说,她会照顾孩子,也会照顾好自己的,让我们放心。她还那旧事说理:过去在老家,哪个“老家儿”不是带孩子二、三个呀,没见谁饿死了!扭不过她,我们也忙,这事儿也就搁置了。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会爬了,会说话了,会走了,这些孩子的第一次我和我老公都是缺席的。
有时候,下班早,我也会在院里陪孩子玩会儿。因为带孩子,和院里的邻居也就慢慢熟悉起来了。
刚开始,孩子还在怀里抱着的时候,我下班人有时还没到小区门口,半路上就会有人告诉我,姥姥带孩子在哪玩儿呢!进了小区,也会有认识我妈妈的邻居接着告诉我,定位百分百准确。 说明一下,我和我妈妈长得特别像,认识我妈妈的,肯定知道我是她女儿。
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也不太忙了,在家里的时间多了些,有时候周末也能休息了。家里条件这些年也改善了不少,老公也从郊区调回城里工作了。
我和我老公就会带孩子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儿。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开车出去,京郊远近的景点都去玩儿过了。妈本来晕车特别厉害,坐车次数多了,也就不晕车了。每次出去玩儿,一家人都特别开心。
有时候,孩子一起玩儿的小伴,看着我们要开车出去,也会追着姥姥爬上车,孩子家长知道跟姥姥出去的也放心,等我们晚上回来,再来我家接。
后来习惯了,小孩周末就会过来等,有时候人家孩子家长过意不去,就会时不常的带点蔬菜,水果过来串个门,关系越出越好,后来孩子长大了,他们也有车了,就几家一起约着出去郊游一下。
我们小区很大,南北分2部分,南边几栋6层老楼,住户主要是由海淀板井回迁户,管厂老职工;北边是,新楼,商品房高层。大家都是同一个门进,同一个门出。
我家在一层,正好在我们这幢楼的拐角,也是连接小区南北的交通枢纽 ,更是小区去健身场和出小区的必经之路。我家在“U”型的底部。
由于单位内部矛盾,老公又去郊区上班了,我周末改单休。为了培养孩子和我的感情,只要我有时间,妈妈通常都会放手,让我自己带孩子出去玩儿。总是说:“平时总忙,好不容易周日了,好好陪陪孩子吧!”
等我们玩回来,好多次,看见家里通常都是“人满为患”,这儿整个就是个“据点”。
有爷爷,有奶奶,有时还会有些和我年龄相近的孩子妈,孩子爸。我家在一层,我们的楼是六层板楼,没有电梯。他们有时是来家里看电视的,有时是爬楼不方便,上个厕所,喝个水的,更多的是过来蹭吃的。
我们六楼的601家里的孩子和我女儿差了十个月,也是姥姥带,不过人家妈妈在银行工作是个领导,时间比较自由,通常情况下都是娘俩带孩子。
孩子的童车每天楼上楼下的搬上搬下特别不方便,我妈妈就让她们把车放在楼下,每天晚上用绳子串在一起,罩上塑料布,避免刮风下雨落尘土;家里还专门放了一个小整理箱,她家孩子的奶瓶,纸尿布就寄存这里,孩子渴了,拉了都方便。
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住的楼层高,下来一趟不容易,有时候也会有个内急啥的,小区没有公共卫生间,我妈妈就会让人家来家里上,上完了还让人家在家里呆会儿,说说话,聊聊天。等人家走了,自己再拖地,刷厕所。
我有时间心疼我妈妈就说,您可以不让人家进来的,院里家住一层的不止咱们呀?老妈会说,人上岁数了,是麻烦,但咱不能不帮呀,谁都有老的时候。
我们家在郊区,每次过年或者放长假,我们都会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吃吃喝喝。回来时,我们又吃又拿,每次后备箱都被塞得是满满的。
老妈娘家亲戚们都会给我们准备好多好吃的,好用的,还有新的粥面。其他是给我和孩子的,粥面是给妈妈的,她们都知道老妈这是给邻居准备的。
妈妈做的锅塌子特别好吃,薄薄皮,大大的馅,熟了对折,金黄色的,厚厚的,看着就让人流口水。每当她有空时都会做很多,招呼邻居们来家里玩,边吃边聊。 有时候,还会让人家带回去给家人。
这些家里的儿子,儿媳吃了好吃的,也会时不时过来和她老妈聊聊天,老妈从来不烦。 院里前后楼的孩子妈妈也趁着孩子上学时间过来找我妈妈来玩儿,顺便蹭吃的。妈妈人随和,啥年龄的都能相处,都有话说。
院里有个全职妈妈,特别不喜欢做饭,每次该吃饭了,就骑着单车带孩子出去吃。每次,她回来,都会上我家转一圈,有好吃的就拿点吃;赶上我们正吃饭,就会留她再吃点,这人呀,要是总在外面吃,多好吃也会有味觉疲劳的。
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意在外面吃了,大点了,长心眼了,会趁着她妈妈不注意跑到我家来说:“姥姥,我饿了”。我妈妈就会给俩孩子做吃的,俩孩子一起吃,吃得可香了。
孩子不会说谎,告诉我家姥姥,他妈妈天天带他出去吃饭,特别没意思,他喜欢吃姥姥做的饭。我妈妈就告他说:“宝呀,你来姥姥家吃饭,啥时候都行,但你上这里来,一定要和你妈妈说一声,要不,她找不着你,得多着急呀!”后来,他妈妈再找不到他,就直接来我家,一捉一准。
其实,这孩子自己姥姥,姥爷就住他家楼上。那姥姥,姥爷牙口不好,天天熬粥,做的菜也烂烂的,不好吃;他姥姥每天早起出去练剑,中午才回来,他姥爷半边瘫,每天都在院里一只手甩来甩去,在院里转圈溜达。院里人都说轩宝他妈妈和我妈妈像是亲娘俩,永远都是有说不完的话,笑她说我家的门槛都被她踢破了。。
妈妈帮我们带孩子,孩子带的特别好:孩子聪明,有礼貌,见人爱打招呼,邻居们谁见谁夸。
老妈平时爱招呼邻居,我和我老公也都尊重她。家就都交给她了,她愿意咋样就咋样,高兴就行。这些邻居都能看到。
后来,邻居们不光对我妈妈好,对我们孩子好,也对我们两口子也好了。
院里邻居孩子作业不会了,我在家就敲门问问我;我老公要是在家,谁家里电脑坏了,邻居也会客气的请他帮忙去看看。有时候谁家买了点新鲜东西也拿点过来一起玩儿,一起吃,图个热闹。我们也偶尔会去邻居家吃饭,吃个海鲜,蒸锅鱼啥的。
有位奶奶会做酱牛肉,不光把自己做好的牛肉拿过来给我们和孩子吃,还专门陪妈妈去新发地买些新鲜牛肉,从家里端来老汤手把手的教老妈做。后来,我也跟老妈用邻居奶奶友情提供的“老汤”做出过特别好吃的酱牛肉。
妈妈在这儿好多年,和邻居们一起,织毛衣,勾书包,有时候上瘾,不吃不睡的,那精神特让人感动。想不到的是,60多岁妈妈还学会了游泳。
孩子初一时,小妹家孩子上小学了,人家奶奶说,孩子都是姥姥的宝,也得看看小的了。人家奶奶给小妹把孩子从小也带着该上小学了,话也在理,没得挑。
没办法,妈妈回去了。邻居们有特别亲的,想她了就打个电话聊会儿天。好些平时在院里呆着的,谁看见我,都会打听打听我妈妈的情况,有的人还会撺掇我去和小妹抢妈妈。
这个和谐的环境里,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上了初中,后来上了重点高中,再后来考上还不错的大学。
有时我和孩子从外面回来,经常有邻居见面就会拉着孩子说会儿话:“这孩子,姥姥带得好,有出息!”以前有空我和我老公休息,给老妈有时放个假,我们自己带孩子出去时,孩子遇到特别兴奋的事儿时,就会大喊,“姥姥”,没看见姥姥,兴致会立马减一半:“哦,爸爸,妈妈”。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多次。
还听好多人都说过:“你都长这么大了,小时候我抱过你,还记得吗?”我这时才知道,妈妈说的克服困难,实际上都是遇到了好邻居。
孩子小时候,我们忙,上班不在家,我妈妈自己带孩子经常吃不上饭,没空上厕所。 邻居们看着老太太不容易,就会主动互相倒着班帮忙抱会儿孩子,让我妈妈做点饭吃,进屋喝口水。 “老太太那会儿太不容易了!”邻居们见到我,说那会儿的事时,这总是,是说的最多的话。 妈妈在的那些年,我们和邻居关系非常和睦。
妈妈回老家后,我待人接物也学妈妈那样,真诚,热心。妈妈经常和我们说,抠门,只能对自己,不能对外人。
楼上段哥家闺女出嫁,我去上楼去随份子,帮忙拍照片。他闺女做月子,嫂子没在家的日子,我只要在家做饭都会给楼上端点菜;不开火的日子就给段哥送点方便面。
帮对门贾哥家收个快递,和他们的儿子,媳妇在外面逗孩子玩会儿,家里买点新鲜水果也给孩子分点过去。
搬家时,把家里用不到的,丢了可惜的也都送给了邻居们。
租房三个月后,小区做外墙保温:
1、阳台下面施工队给漏做了,对门贾哥家嫂子,找施工队重新弄,把自己家的做了,我家的也催着给做好了。
2、段哥去北面后面遛弯,看见施工的把我家厨房的通风口封住了,租户不懂,他就主动找施工方,让把通风口给重新开通了,光找施工堵住的口就找了好几天。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都是善良的人,你真心真情待人接物,人家自然也会知情达理。
妈妈平时还说,骡子大,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
这话我一直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