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娃一睡着后,就想休息、放松一下,也就顺势
拿起手机,刷刷这个App,浏览下那个推荐,不知不觉娃已经醒了,自己也没顾上睡会,于是继续拖着劳累的身体带着娃,甚至有点累不从心,带娃的质量也明显下降……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也似曾相识?生活中太常见了:等人们一闲下来,都会掏出口袋里的“玩具”——低下头刷着手机,不喜欢这个,就刷下一个,仿佛“休息”早已经跟“刷手机”划上了等号!
而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大人,连小孩都受此影响。作为留守儿童,我姐的小孩从一岁起就由我爸妈在带。娃放学后,就蹲在我爸旁边,眼睛就只盯着手机看,话也不说,就这样静静地耗着,等我爸给他手机。就连我那一岁多的小宝,也受此影响:在跟熊爸视频时,小手翘着兰花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呀划,熊爸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是这样的“沉浸式”休息带来了可以察觉到的副作用:休息肯定是没休息到,健康反而敲起了警钟:我已经因为长久低头看手机,上半背部明显隐隐作痛,我曾经看过科普文章说低头看手机相当于在脖子上吊着10斤重的份量,你说脊椎会不会很反抗?而且刷的都是别人的人生,与我们有何干系?我们该需要动起来解决的问题依然都躺在那里,等着我们用行动去解决。
对于我姐的小孩、熊宝来说,快速的信息累计很容易让他们觉得获得是如此直接、简单,根本都用不着思考。长久下来破坏的是他们的专注力,而这却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现在我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看手机前先列个清单,明确自己想要干什么,处理完一件就直接划掉;甚至我都想出了连列清单都恢复之前的纸质化,尽量不碰手机。几个常用的App,平常也处于退出登录状态,只有用时,才会打开。
对于熊宝,每天早晚固定出去溜的时间,带他去感受大自然:去新修的大坝上走走,去麦田附近看看,运气好,可以看到被惊动的野鸡笨拙地飞起;看看遛着几条牧羊犬的叔叔,放养着一大群的羊群;还可以看到在河里嬉戏的鸭子,时而打架,时而飞翔;哦,熊宝还看到过两只追逐的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