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访谈】前百度 MUX 交互负责人 Elya:交互设计里的冒险家和开拓者

Elya:KOKI CEO,TOPX体验工作室创始人,前百度云 UED 负责人,百度 MUX 交互负责人,百度最高级别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布道师,多次 IxDC 、 UPAChina 、 PMcaff 、馒头商学院分享嘉宾,《触人心弦-设计优秀的 iPhone 应用》作者。

在去见 Elya 的路上,我还有些小紧张,因为印象中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在气场多少会有些压人,所以很担心前期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路上还在不停翻看 Elya 老师的知乎首页)。

然而一看到 Elya 本人,我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她穿着宽松慵懒的针织衫走出办公室,笑吟吟地和我打招呼:「过来坐吧!」

不得不说,她本人比照片要漂亮太多,身材高挑,脸颊瘦削,还有一双漂亮到心悸的大眼睛,异常的灵动有神。

「最近我在做一个社交小游戏,要不咱们先玩一局试试?」我们坐下之后,Elya 老师看出我有些紧张,便拉着我玩了会儿她最近正在做的视频社交小游戏。

果然游戏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加上 Elya 老师本人也很活泼,我一边玩一边感叹道:「Elya 老师,你是 90 后吧!」

「对呀,对呀」Elya 忽闪着大眼睛,俏皮地说道。

外在的灵动往往来源于内心的活力。即使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几年,Elya 依然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憧憬。

「我从小就喜欢做冒险和开拓的事情,并且愿意在各个领域和方向去尝试!」

或许正是因为她对新鲜事物大胆而敏锐的嗅觉,让她成功捕捉到了互联网新时代的机遇,并带领自己的队伍一步步发展壮大。

以下整理自 Elya 老师的口述:

目录:

第一部分:从自学到入行

#自学读书——对交互产生极大的兴趣

#导师、朋友、前辈指引方向

#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利用社交化网络求职

#确定入职后的具体发展路径

第二部分:从零开始建立百度的移动交互部门

#一个靠谱搭档有多重要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交互

#带领团队操作跨部门项目——规范账号体系和分享体系

#研究交互背后的理论与逻辑支点

#从细节上实现整个公司设计的专业性

第三部分: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实践

#设计理念的第一次进化——商业化设计

#设计理念的再次转变——从商业化设计到价值型设计

#全链路用户体验设计

#未来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正文:

#自学读书——对交互产生极大的兴趣

我最开始想做的其实是交互电影。电影的情节会根据观众的选择而产生不同的走向,每一次去看电影都有不一样的结局。所以我慢慢发现本质上我喜欢的就是交互。

后来有一本书彻底影响了我。这是一本交互入门书:《就这么简单:Web开发中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除了书本身的内容很有意思之外,作者的背景也很吸引我。

然后我就沿着这本书去找了更多交互书籍,慢慢摸清楚了这个体系的脉络,当时国内最早一批做用户体验的人也翻译了一部分好书,加上国外大量 UED 博客,我就靠自学入门了交互设计。

幸运的是,2009 - 2010 年的时候,我赶上了一个好时机: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了。Google 先出了一个G1手机,HTC 出了 G3,就是翘屁股的那款!这些都是安卓里程碑上的经典,我很快就入手了G3,那时候我还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学生,砸锅卖铁买了G3。苹果后来也出了第一代 iPhone 了,我又省吃俭用买了一台 iPhone。

G1 手机

这俩手机一到手,我整个人就崩溃了!

这就是未来啊!和我之前所接触到的手机(摩托罗拉、诺基亚)是截然不同的,即使到现在我还会同时使用 iOS 和 Android 系统,保证自己能够跟进这两个系统的变革。那时候我就隐隐约约有一个判断:交互设计要从网页端迁移到移动智能平台上面

#导师、朋友、前辈指引我前行

不过能有这种感知和判断还是要感谢当时实验室的老师。他经常带着手下的研究生们一起讨论未来互联网圈的发展方向,我们在讨论中发现:交互设计需要往更小的屏幕里塞了,而老师也是个十分睿智的人,他看到这个趋势之后,就立刻带着整个实验室的人往这块儿去尝试。

当时老师带着我们赌对了 3 件事: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一个是 Social Network,第三个是游戏(基于Unity3D引擎制作小游戏)。于是我们的毕业设计分别包含了这些方向,目前这些同学也都各自发展的很不错。

老师当时还推进了一些项目,比如基于手机的社交化游戏,蓝牙搏击,包含从策划到设计到研发的整个流程。当时行业内做 App 的都比较少,但让我们比较惊喜的是,这款游戏虽然是收费的,但仅靠卖副本,一个月还是能有不少收入。

除了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引,老师的两个习惯对我影响也很深。

一个习惯是大量的阅读,然后把重点都用黄色荧光笔标注出来,转载到自己的博客上。

另外一个习惯是:每过两三天,他都会组织研究生们聚在一起讨论趋势和行业的变化,这样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眼界!为了能够在这样的座谈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家都拼命地找资料,各种海内外科技前沿资讯和新闻,以及寻找和尝试新的产品。

而这两个习惯我到现在也都保持着。比如大量的阅读、标重点、输出(写博客)以及保持对新东西的超强敏感度

除了老师之外,朋友给予我的帮助也很多。比如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她上学的时候就有自己的名片,因为对互联网感兴趣,她积极主动跑了很多大会:开发者大会啊、游戏行业的峰会等等。在她的带动下,我也经常和她一起去跑会。

说实话,当时互联网的 Early Adopter 非常少,我们算是早期为数不多的渴望进这个圈子的一批小孩儿,会在大会上和前辈们交换名片,认识很多大佬,比如Google UED 中国负责人吴卓浩以及交互设计前辈向怡宁等等,后来我们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当时大佬们都是传统互联网出身, 但我们这帮小孩直接就切入了移动互联网,在知识体系上,我们是相对平等的。而大佬之前的积累反而让他们有一些固守的东西,在移动互联网来袭的时候,没有及时跟上,或则不敢走出那一步。

就像现在有些人不敢接触 AI 或者区块链,觉得离自己很远,但有可能会因为这种畏惧心态而错过一个时代。正如当时很多程序员不愿意学习新的语言(iOS)而错过了许多先机。当早期开发者们赚了一笔钱之后,大公司也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开始着手做移动互联网的部署……

#选择自己职业方向

 2009 年我在新浪博客实习,2010年毕业时,拿到新浪、百度等公司Offer,我之所以最后选择百度,因为它是移动互联网,而且是从零开始构建团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从零开始这种拓荒的事情非常痴迷,反而是像迭代、更新这种事情,我可能没那么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冒险精神吧,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我找工作的时候很擅长去嗅探重要的节点,比如我会利用社交网络找对应的负责人,效率极高,很容易就能找到。国外有社会化招聘网站Linkdin,国内有新浪微博,天际网,若邻网,我就通过社交网络,拿了一堆 Offer。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会接触到很有有趣的项目,在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会跟进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

我简单权衡了一下,最后选了工资高的那个(笑)

年轻人嘛,总是会有些虚荣,当时想说做工资最高的毕业生也挺好。但其实后面去阿里的人更厉害一些,因为到股票环节就比不过人家了。

#利用社交化网络求职

在求职的时候,我比别人多一些机会是因为我学会利用社会化网络结识一些人,这种结识带来的信任度会高于一般的招聘,因为他会对你的背景信息产生一些了解。

那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个事儿。我直接在新浪微博上搜关键词:产品经理、交互设计,我遍历一遍,就知道哪些公司在招人了,然后我就在下面直接评论说:我想给你的产品提一些建议,很容易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与人的连接。当时我的微博互相关注列表基本都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负责人。

不过那时确实一个非常好的年代,想进互联网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也不擅长通过社交网络和人取得联系,即使他们知道自己想认识腾讯的设计总监,他们也不会去真的去做。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暴露自身价值。你要努力给人一种「这个人很厉害很棒很牛,我想要认识你的感觉。」所以当时我去和腾讯阿里的负责人建立连接的时候,我会抛出一个鱼饵,这个鱼饵可以是对他这个公司的挑衅,比如你这个产品做的很烂,但我会指出哪哪很烂,然后给出一些详细建议。

我记得我给百度的鱼饵是一个SWOT分析,以学生的身份特别中二地炫了一把方法论,可能我去建立连接的那个人没见过这种套路,觉得很新鲜,就约我见面聊了一下,然后发现这家伙还蛮有想法,肚子里也装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论

我也很幸运,当时选择的是一个很兼容并包的负责人,直到现在,她的手下能够帮助她打理好方方面面,并且对她特别服气,即便百度经历各种组织结构调整,跟着她的人也依然跟着,而且她也很轻松高效,不动声色的,事情都办的妥妥的。

#选择入职后的职业发展路径

当时面试的时候,是百度三个部门的 UED 和我聊。一个是商业部门,一个是搜索部门,另一个是移动部门,我选择了当时公司最边缘的部门——移动部门,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这方面的事情。

后来,移动端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时候选择一个新鲜的方向,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线,在将要爆发的节点前夕进去是最合适的,那个时候有大量的应用层需要落地,但如果在行业顶端进去,你可能没有太多需要发挥的地方。

#从零开始做百度的移动交互

之后我就从零开始做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包括一些各方面储备。当时去百度的时候,我应该是整个大百度排名个位数的交互设计师之一。

但这些交互设计师们在那个时候约等于空气,他们在公司里没有存在感,我们部门的交互设计师就干脆转去做视觉了,而别的部门的交互设计师就是产品出完原型之后,他们负责在细节上美化一下。

但我属于出生牛犊不怕虎的那种新人,有很多想法,也爱走创意派。因为整个部门没有体系没有规范,我就直接先做了个工作流程出来,然后群发了一下,结果就被我的Boss给批评了:「工作流程这么严谨的东西,得先跟所有人讨论明确了再发邮件。没人认可,也没人讨论,你就直接发邮件?」确实这也不是一个新人该定的东西,于是我就只能先乖乖认错。

#一个靠谱的搭档有多重要

刚毕业的我,比较闲也比较有热情,就天天泡在公司泡到很晚。其他同事一般都走的比较早,碰巧,当时的产品负责人也走的比较晚,一来生二来熟,然后就认识了,没事儿会多聊两句。慢慢地,我和他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

他开始带我去参与一些产品的讨论会,因为我擅长创意路线,在产品设计上,我会尽力提供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可能性,而他擅长从理性的角度在方向上提出逻辑严谨的构想,这种感性和理性搭配慢慢让我们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默契,于是他会主动帮我推进各种流程上的落地。

从此之后,交互设计在产品流程里就有了一席之地。产品那边定方向,定策略,交互这边做体验做提案。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交互

当时除了手机公司之外,大部分公司没有交互设计,这是移动交互行业非常早期的状态,但是在各种贵人的帮助下,交互流程很快就有了。我们强烈要求,产品只需要出策略,交互设计(流程、原型、UISpec)都是由交互设计师来做。

流程有了,我们就开始给不同的业务部门配备交互设计师,用人标准很明确,我和我的 boss 很清楚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做移动交互设计师,有大概3个特点:

1,聪明。在行业的初期,现成方法论和资料都不是很完善,而且大部分都是英文,所以这样的人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高智商。

2,饥渴。他要非常喜欢研究和尝试新应用、新app,新理论。因为行业日新月异,他需要对新趋势有敏锐的嗅觉,这样才能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3,推动力。因为当时整个行业以及部门都处于边缘的位置。在这样一个边缘的位置,如果发声能力很差,坐以待毙,就很难探索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基于这样的标准下,我们当时锁定的人都是:海龟、国内工业设计院校的学生、对新东西有敏感度的社会人士。大部分我们招的都是白纸,但很聪明。那些人来了之后,我们就开始定一些行业性的模板、流程和规范。然后发现我们很快就变成了同类,在一起做一些很前沿、有趣的事情。

#带领团队操作跨部门项目——规范账号体系和分享体系

团队成熟之后,我们开始操作一些跨部门的大项目。

比如通用的账号体系。当时百度落后其他平台最明显的地方在于百度设计是没有通用规范的,最早期一对比就看出来了,谷歌所有的 app 都有很统一的风格,账号体系也是一样的,facebook 在不同的界面,风格是极致传承的。

百度的产品一出来,除了名字是百度,其他地方都很难想象是百度。

我们先从比较小的点开始切,把百度的移动端登录注册账号体系做了一个系统化升级,也可以说是暴力规整了一下。

因为这是一个跨非常多部门的事情,一是你要取得上层的认知,二是推动落地的困难。各个业务部门为什么配合你,给你改?

所以当时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从技术的层面做一套通用解决的方案,像sdk那样可以拿过去直接用,于是跟百度云的技术 team一起,在设计+技术两个维度上推进改革。

后面我们又沿着这个路子把百度产品的分享SDK升级,同时还把这套分享抽象出来,做成了百度分享——一个开发者也可以复用的分享模块。这些事情和做产品还不太一样,这是跨很多业务线的一个东西,工程庞大,也非常有趣。

#研究交互背后的理论与逻辑支点

当时做账号体系的时候,我的收获巨大,核心原因在于:我特别喜欢琢磨背后的东西,沿着这个研究了很多背后的理论和逻辑支点

比如国内和国外登录注册很大的不同是,国外都是即时校验,你输入的手机号,位数超了之后,它就会立刻反馈给你,而国内的产品需要你一步步输完提交之后再告诉你,手机号有错误。

我们在很多细节上都是落后于国外的一些app。

比如信息分组规则:如何布局,如何区隔,这里面有很多细节上的考究。

再比如提示错误的文案,国外的产品在相关性上做的非常好,比如哪里填错了,会在相关的地方给你反馈。我们当时大部分国内产品都喜欢弹个窗告诉你哪里有错,大部分时候都找不到具体位置。

#从细节上实现整个公司设计的专业性

当时做完这些规整和升级,公司很多人还是不理解,觉得这么一点儿事儿,还要做这么复杂,这么多研究。

但我做完之后,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至少用户不会觉得,百度的登录系统怎么这么乱这么糟糕。

包括百度搜索框的设计和规范,我们部门也花费了很多心力,之后不会出现百度搜索框在这里是一个模样,在那里又是一个模样的情况。

其实这就是一件件见微知著的事情,你不去管他,你觉得也能忍,但总觉得这家公司的设计不专业。

#设计理念的第一次进化——商业化设计

在百度的时候,我核心的想法就是要做一个好用型产品,给用户提供易用的产品,也算是善良的初心吧。

从百度出来之后,我自己创业做体验咨询工作室,最初孵化的是一个跨境电商 app 项目。

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更多的商业化设计,从好用性转变到商业化设计

这时候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怎么用我的设计达成商业目标转化?以及用户怎么通过我的设计快速得知他能获得哪些价值和利益,其实这是一个双向利好,商业利益和用户价值的共赢。

举个例子,如果我是一个信息平台,大部分刚接触app的用户没有筛选能力,她连我想要哪个,我不想要哪个可能都不清楚。这个时候设计就是为用户筛选和标注出有价值的点,也就是用户和产品双方利益上的共通点。

如果一个平台产品,用户来了第一眼不知道干嘛,可能就会给你带来很高的流失,就像我之前做了一个小游戏对战的平台,上面有很多游戏,有排行榜,能发起PK,但用户一来,就很懵,看起来很厉害,很好玩,但我要从哪个开始。我要干嘛。用户可能就迷失了。

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享受挑选感,用户懒的程度永远都会超乎你的想象,于是我们就把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放在了一个非常显眼的入口,在图上也做了一个很大的发起PK的标志,用户一进来,第一个核心吸引力点就是它:看起来我也要去点下这个。

用户自己的探索在我们看来是不可靠的。他可能真的 get 不到那个点。所以核心卖点永远是最显眼最大的那个口。

但其实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做得不是很好。所有人都很收敛,觉得自己很完善很强大,用户一定会喜欢我。但前提是,用户能够明确自己进来了能够选明白。

我会把设计上的一些细节整理成一个又一个小的模块,就像乐高一样。随用、随取、随时组合拼接成新的面向用户的商业化设计。比如现在我想带动我的内容被更多人知道,我可以采用买一赠一,或者分享得优惠券等等。一个逻辑性功能可以有 N 个入口以及 N 个分支的流程化说辞和回流的方式,围绕一个目的,做一系列的设计。

这就是我从百度离开之后最大的变化,没有那么傻白甜了。设计好不好看只是一方面,能不能达成你的商业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设计理念的再次转变——从商业化设计到价值型设计

后来我跳出电商视角,开始真正思考用户需要什么我们达成目标是不是依赖于用户的需要,这就是价值型设计,本质上和商业设计是有一脉相承的。

只不过商业化设计更喜欢以营销促销的手段去诱导用户,相对比较直白和暴力。

而价值型设计则是隐晦的,虽然目标是一样的,但我要给用户传达价值的同时也要满足公司的商业价值,手段没有那么赤裸。

用户一来就知道核心卖点是什么,也就是说用户第一次进来的任务流是极致化明确,这样它的价值就出来了,同时也要注意它走完这个流程之后,确实感觉到自己是明确获得价值了。比如游戏的话,就是多巴胺,玩之后很high。对于社交 app 就是我明确知道自己找到小姐姐聊了会儿天。总之,不能让用户模棱两可走个流程,就算完事儿了。

当然价值和价值感也是不一样的,价值感是让人觉得有用但不一定真的有用的东西。比如对于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很多时候用户是被一种虚妄的价值感吸引,而这种价值感会帮助平台不断获客,并形成传播。

#全链路用户体验设计

大部分互联网创业项目都不太注重产品体验这件事情,往往是先提供一个有用的东西,然后再去考虑如何优化细节。我们设计咨询工作室就帮助互联网创业公司提升他们的产品体验。

我们有一个模型叫PSPS模型——P(Persona)S(Scenario)P(Pain)S(Solution),也就是全链路场景分析模型。

我们把体验设计从产品里抽离出来,不只是针对 App 内部的讨论,而是和产品整个前后链路穿起来,比如我们当时服务的一个电商项目:首先考虑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前前后后都有哪些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考量。

最开始是决策环节。用户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是通过看内容、看资讯还是看达人推荐?

然后再到到购买环节。大多数情况下,购买环节就是接触你的应用、挑选商品以及付款。

之后是发货的物流环节。告知用户整个物流过程,无论短信提醒还是 push 推送也好,都让他知道整个物流的状态。

最后是物流到达的环节,包裹里是不是有开箱惊喜,需不需要扫码领取微券,以及分享给五星好评等等。

再到之后的复购,和前面的行为是否有什么连接?是否需要二次输入地址?能否把之前的某些东西沿用过来做这次的指引,实现一键下单。总之要把这个产品的全链路情况给穿起来。

接着再拆分成线上线下。线上就是你在 App 里所有的行为路径、模型。

线下就包括广告露出,以及包裹夹带卡片等等。

我会在中间画一些连接,哪些环节用户是有分享动机的?也就是说它会带来明确的分享和回流,然后把所有可以连接的点串联起来,包括分享给别人回流的连接点,最后会形成这样两条路径:app里的那条线是alpha主线。app外所有的东西会变成 Beta 辅线,当然也需要app去提供支持服务。

大部分用户会容易忘记二次购买。所以我们就针对这个,做了一个固定的召回模块:给用户发push、做召回。

主干的迭代反而变成工作量比较小的一块儿,分支的迭代包括链接点的设计,都是一个一个乐高块,虽然很繁琐,但让合作的人觉得很细,能够提供额外的加持。

所以说产品体验是一个全链路的围绕场景做的非常丰富和完善的一件事情。

#未来产品、交互、设计的职业发展

关于产品、交互和设计,现在这几个工种已经融合阶段了,如果说一个角色只能操作一件事情,就会非常局限,各个角色内的东西其实都已经形成了模块化,时间久了就是体力活,做一些微创新不会带来核心价值。

我对未来3、4年产品和交互的生存空间是存疑的,这两个角色,交互最好能往产品靠一靠,产品往运营靠一靠,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他的工作就很基础。纯粹的产品设计可以多了解一些交互和体验上的新玩法儿,追求质感上的细腻设计,这样容易被苹果推荐,但是在价值传达上就很弱。

但如果这是一个懂运营懂营销的产品设计,驱动搭建出来的,那么她有可能就会带来前文所说的价值感,实现产品的商业化目标和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人物访谈」,可以查看往期人物访谈精彩内容!

「知群」的【人物专访】希望帮助更多中国的优秀设计师、产品经理发声,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得以受益。目前【人物专访】已经采访了金蝶大数据首席体验师刘云天、ARK 创新咨询公司 CEO 滕磊、淘票票产品经理党韬、映客产品总监张涛、小米产品总监李创奇等众多国内资深设计师和产品人,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推荐采访对象和问题,欢迎留言。

「知群」是由马力发起的知识社群,包括互联网学习圈(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新媒体)、交互/产品设计师孵化计划、UI 设计师孵化计划等多个社群。我们的愿景是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成长,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链接泛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士,至今已有数千专业人士在这里共同学习。

马力,设计师、产品经理,知群创始人、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IBM 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运营、流量推广和应用分发方面,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导师,一直努力推动高校的专业领域教学。在知乎是用户体验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出版《产品设计师技能书》,撰写连载文章《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如何思考》、《设计师入门之路》等。知乎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mali  公众号:mali-design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