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否延迟退休是不确定的、退休后拿的社保养老金够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不确定的,甚至能活到多少岁也是不确定的。
即使是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人活到了90、100岁,有人退休金八千甚至上万,也有人只有一两千根本不足以生活,分化很大。
唯一确定会到来的,就只有年龄这个数字,不管你是否结婚或生娃,都避不开。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主动、提前开始准备未来的养老资金,其中更关键的一点是,我不想被动等待,也想有提前退休的机会。
而且不光是我,根据小红书和后浪研究所推出的报告显示,为了给自己养老,54.6%的年轻人正在理财攒钱,而有39.5%的年轻人则有了购买保险的规划。
能活到多少岁不清楚,但清楚的是我希望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有钱和有安全感的,用不到的钱留给家人,又有什么损失呢?
今天想分享下我的备老思路。
针对养老,我盘点了一下,这三年来陆陆续续准备了6份资金,虽然有些可能金额不大,但看着让人很有安全感,多份资金之间互补性也非常强。
1、基础养老由社保养老金来打底
这是一份由个人、公司、国家携手共建的基础养老保障,也是很多人核心的养老资金来源。
而且也别无选择,只要是在正规公司入职就得交。
虽然不确定未来能拿到多少钱,但社保养老金给到的安全感确实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有政府背书,未来不管怎么样,至少这笔钱能拿到。
其次,受益多且无账面损失。政府拿钱去资本市场投资,而我们个人无需承担风险,相当于保本。前些年收益也不错,能达到6%左右。
最后,只要活着就能拿钱,等于是一份永续的现金流,不用为长寿风险而发愁。
2、稳健养老靠商业养老保险、增额寿
这部分产品的配置,定位就是稳健。
作为一份打底的生活费,确保即使社保养老金很少,或者其他资金有波动甚至在亏损时,也能确保住正常的生活。
传统商业养老保险,跟社保类似,定期交钱,到了约定的年龄再按时按量拿钱。
我最早买的一份养老金,是灵活投入金额的,选择的是45岁开始领取。
非常可惜的是,只交了1.8万产品就下架了,后续无法再买入,按照这个交费金额,45岁起是每个月能拿128元,一直拿一辈子,聊胜于无吧。
也是因为这份保单的不确定性,让我购入了另外一份养老金,选择的是每年交1万,累计交15年,55岁起每月可拿1333块,一直拿到80岁为止,满期再一次性拿10倍年金即16万。
只是最快也要到55岁,如果想要提前退休的话,无法给我一笔生活费。
这时另外一份增额寿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这份保单在我36岁的时候会有13.5万,46岁有19万,50岁有近22万。
每个月取点生活费出来还是可以的,等到55岁开始就能用前面的养老金来补充了。
3、生活品质交给进取养老金
第一份是专属养老金,进取账户去年的结算利率是5.1%,保证利率0.5%,稳健账户结算利率4.8%,保证利率是3%。
对标现在的存款、货币基金等产品,这个利率算是很不错的,甚至比很多债券基金还高。
更关键的是,下有保底,等于在享受保险公司投资的收益的同时还规避掉了亏损的风险。
另外比较核心也是投入金额相对较大的,就是基金定投了,目前主要是投中概和沪深300。
这部分配置预期可带来比较可观的收益,可以提升退休生活的上限。
整体看下来,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这个配置方案的,各个维度都有照顾到,灵活性与纪律性兼顾,风险与稳健共存,长中周期的也都有。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这点钱,以后够花吗?
早期的我也是这么质疑的,比如养老金才拿1千块,可能都不够半个月的买菜钱。
首先,钱不怕碎,就怕没有。
社保养老金来个两三千,其他几份养老金每份也能拿一两千的话,加起来一个月也能有大几千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不存这些小钱的话,连这几千块钱都没有,这种情况会更好吗?
其次,养老资金的投入,是可以调整的。
比如我的专属养老金和基金定投,如果突然收到一笔奖金或其他收入,是可以再追加的。
以及现在因为还年轻,可预见的大额支出还比较多,投入在养老上的资金比例还比较低,过个十几二十年,或许每个月大半的结余都可以用在养老上也说不准。
包括一直在做的一些稳健投资的资金,如果没有用掉,也可以挪来养老。
最后,养老方案还可以优化调整。
目前的初步方案是这样,后续可能还会考虑购买分红股、红利基金,甚至再买份养老金,也不是不可能。
方式丰富了,养老的壁垒会更高,对应投入的金额、能拿的钱也会更多。
对于养老这件事情,我认为年轻的优势在于可以早早行动,而不是要一步到位,毕竟大多数人的资金可能不允许。
况且离养老也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也没必要要求现在就搞定,慢慢来。
但开始准备是很有必要的,相当于越早把未来的选择权拿在了手里。
作为易焦虑型人,做好这些规划可以大大缓解我的焦虑和不安。
所以,你有开始为养老做准备吗?可以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