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明明完成不少事,却依旧没有自信。
人活着最困扰的事情之一,就是「自我怀疑」。
和认识的人,或者不认识的来谈者对谈,其实有一半以上的议题围绕着自我怀疑的念头展开,像是:
l明明已经跟女朋友同居半年,彼此几乎占据了对方全部的私人时间,却还是怀疑女友是否和其他男生有不正当的关系。
l准备了一整年的公职考试,考完当天的感觉还不错。隔天一直不敢对答案,老觉得自己考不好,发榜之前过着不安,又自我贬抑的日子。
l在社团里头力求表现,最后社员们已很高的票数选择自己担任社长。可是从那天开始,老觉得社员们对自己的态度都变了,有种自己被孤立的恐惧感。
l好不容易跟老婆做人成功,却经常做老婆流产的恶梦。即使产检的报告正常,夫妻两人也很健康,但自己就像是病了,没办法保持平常心面对眼前的幸福。
人是充满想象力的动物,但想象力也会捆绑一个人的心智。人有一种能耐,能够在情况很好的时候,想象各种不幸意外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在情况很差的境地,想象各种充满希望的未来降临。
有人把自我怀疑视为一种自我欺骗,但就像对于内在积极与不积极情绪的利用,想象力的使用是一门功课。妥善的使用,能够使我们在充满不确定的境地,甚至背水一战的危机时刻,拿出我们最好的一面处理问题,扭转困境。
心理咨询方法中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经常使用人的想象力,像是通过模拟未来的情境,来增强自我面对未来的信心。譬如一位篮球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脑海不断模拟在场上的精彩表现,准确的投射之后接受群众的喝采等画面,进而使得在场上更富有信心。
无论使用何种与想象力有关的方法,还是得回归其根本,厘清两个重要概念,「成就」与「成就感」。以前段运动员的想象为例,他假想的成功可能是准确投篮,但他真正追求的不只是投篮中的而已,而是被群众喝采所带来的成就感。
§自尊:成就与成就感交会之处
「成就」与「成就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共同结合为主体的「自尊」来源与作用。据称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1890的著作中首次使用「自尊」(self-esteem)这个词,他的定义是「对个人自身及成就感觉良好。」
故自身的成就是一回事;感觉良好,即成就感是另一回事。
更进一步说明,成就是一种「取得」,也就是取得某种某物。取得对象的差异会影响成就感,譬如今天面对大学入学考,很想读大学的人,跟对进入大学求学毫无兴趣的考生,他们考出同样的成绩,所获得的成就感不同。设立的志愿比较高,且高出自己预期能考上的志愿高出许多的目标,考上之后的成就感相对来说也会比符合预期更高(当中还掺杂惊喜等其他情绪)。一般来说,成就感是成就从想象,经由实践成真后的感受,感受本身才是目的。
成就只是成就感的引发剂,可以用来检视成就本身对一个人的重要程度。如此说来,成就感比成就本身重要吗?
§想要快乐,却不知道为什么快乐
从小看哆拉A梦长大的朋友都知道「时光机」这项道具,当我们懊悔于过去,有时我们会浮现一个不切实际的想象,重新回到做决定之前的那一刻,改变决定,改变人生。
可是我们无法确知,我们若是真的回到那一刻,做了不同的决定,就会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迷茫的成就感,是将某个「事件」视为「成就」,即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并假设一旦获得成就,就能得到「成就感」。但理想的结果是一种预设,就像一位结婚压力很大的女人,认为只要结婚就能摆脱人生失败组;一位认为只有赚进大把财富,才能拥有爱情的男人;一位认为只有孩子考上前三志愿,毕业投身国内前五十大企业,才对得起父职的爸爸等。而当事件的实现,却得不到成就感,成就的价值光芒,很快地会黯淡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对于自身的理解有多匮乏。我们通过教育学会一身本事,通过与人相处与各种生活的细节摸索自己的喜好,却在以为达致成就之时,与成就感差肩而过。那种感受,我形容为「摩擦神灯的失落」,社会上有许多如神灯一般的宝贝——名誉、权力、金钱……——可是拥有神灯最快乐的瞬间,可能是即将摩擦神灯的前一刻,脑海中满是许愿之后的美好幻想。然而,当我们摩擦神灯,却发现并没有神灯精灵出现,或者精灵出现了,却当着你的面泼冷水:「世界上没有说了就能实现的梦想,你被广告骗了。」
§真实的成就感是坚持不懈的能量,而非结果
「成就感怎么来?照你这样说,我们永远不知道当下的努力能否获取成就赶了?」一位头年便考上公职,却过得一点也不快乐的来谈者焦虑问道。
创办Theranos公司,大幅改善传统验血程序,年方三十出头的Elizabeth Holmes。尽管公司规模达到近百亿美元规模,大一辍学开创公司迄今,几乎天天都与工作为伍,以公司为家。比起事业上的成就,Holmes的母亲更担心女儿的交友与婚姻。
谁有权帮Holmes做选择?有能力判断她的幸福由何等标准决定?或是因为她事业上的成就,因此就将她奉为某种女神,或是用她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等来说明她这个人的人格?
成就感更接近我们对「爱」的定义,而非简单的习惯与喜欢。果今天你怀疑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出于爱,还是习惯或喜欢,在疑虑中希冀通过结果的来临加以验证,甚至一厢情愿的认为在结果出现时,所有辛苦都会得到满足。很遗憾,那很可能就不是你真心所爱的目标,你也许最后会获得某项成就,但那个成就将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并非你一生企求。
成就感无须通过结果去验证,成就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不断产生,给予我们足够的能量前行。好比写作与阅读之于我的意义,写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每每在写作的日常习惯中自我精进,就能得到促使我不断提升自我,坚持不懈的能量。我喜欢阅读,但那不是爱,而是促使我提升写作、丰富生活的事项。写作的成就感无须和金钱、文学奖之类的报酬挂勾,过程中没有自我欺骗,或者要用某种结果来限定成就感可能因此而来的假想。
当我们通过成就与成就感,反思生命的意义,或许正如美国诗人Robert Frost所说:「生命奥秘,不过是裸身入世。」成就可能五花八门,但成就感只能纯粹。如果今天你在一件事情上始终得不到成就感,放下「以后可能」、「假如我达到某个成就,我就会快乐」之类的成就感想像。那恐怕不是你要的,幸福与快乐来自当下,来自触手可及的行为本身,正如成就感,一点也不复杂。
最终,将成就视为首要之事,将使我们错过真正的幸福,使我们活在无止尽的不满足之中。因为成就总是发生于外在,通过那些试图将之由外而内加以转化为感受的努力,换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相对地,成就感总是由内而外,来自我们内在的小太阳、核子反应炉,给我们力量。实现为具体成就,甚至将成就感的光、热化为感动他人的积极影响力。
[解语]:真实的成就感就是坚持本身,而非一个强迫自己坚持某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