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 周麟珺女士 开场2分钟
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三组组长 周麟珺,很高兴主持本次班会,本次班会是亲子班第一个月最后一次班会。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呢?欢迎大家分享。
时间郎:龙若云小朋友
二.小朋友分享本周闪光点:
1.5组王曦:7:30能够在床上准备睡觉,每天准备好衣服,睡前主动阅读。
2.2组宋成旭:每天打卡阅读,每天整理书包,主动写日记。
3.1组高德生:每天起床独立穿衣,1天比1天用时短,每天连续3个番茄钟,托管每一项作业写了两篇
三.班主任李二桃老师锦囊分享
总结:
1.随着班会次数的增加,小朋友参与越来越多了,进步也大了,表达也越来越生动 。请家长代表我给奖励给分享的4位小朋友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王曦、宋成旭、高德生、龙若云。建议家长跟小朋友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小游戏奖励给她们!
2.一会将奖状发到群里奖励给上周分享的小朋友。
3.组长付出,积极参与,在组织的过程自己做回顾,分享给组员,59个家庭51个做到全勤打卡,非常棒。在打卡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大家普遍重视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亲子关系的处理当中所有行为的基础。
番茄锦囊:
1.对番茄钟的理解
番茄管理是一种时间管理方法,是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在做的过程中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非常具体的事情。
理念:
番茄钟专注当下,只完成一件事情,通过专注来提升高效的效能生活。
通过专注完成我们困难的事情。
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一张一弛的节奏,有利于高效开启我们的行动,把精力集中在关键点上。
提高时间感知力。是对时间认知感知运用的刻意训练的方法。
2.操作规则:
1.25分钟完成一个任务,5分钟休息。
2.25分钟中途不能做任何事情。
3.×号表示短暂休息。
4.4个为1轮,1轮结束休息15-30分钟。
规则大家这都知道,核心规则要把握一个最好的状态。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等,10个人用会有10个情况,希望大家能够处理好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刚开始,很难做到,实践中可行性非常小,除非孩子有很强的自控力。
3.番茄使用四个阶段:
1阶:爬坡阶段
不要要挟孩子,破坏孩子的兴趣。.番茄钟是一个爬坡的阶段,陪伴式导入,先适应番茄,先测试。一般是年龄*2,8岁以上的孩子25分钟就可以。免打扰环境。用番茄前提醒孩子要做什么?注重完整的番茄。
2阶:准备期
作业前的批量准备工作,分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
3阶:累计期
真正的番茄钟使用开始阶段。家长逐渐退出的过程,每天打卡记录番茄的使用过程,本阶重点是记录,孩子练习,优化,为4阶做准备
4阶:优化阶段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能力养成,预估番茄的个数。
4.注意事项:
1.正视中断。
只要不是刻意中断,不可避免的陪伴中出现的中断是可以的,这是正常的现象。建议大人使用番茄钟体验一下感觉。
若中断太多,就要提前准备,找原因,分析然后优化番茄钟的使用。
2.适应调整的阶段 5分钟
有可能出现5分钟拖到10分钟这样的情况,记录观察统计评估。
3.体验反复:使用番茄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状态不好的时候,要理解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可以让孩子参与目标的制定,让目标更好的执行。
5.常见问题:
1.本身自制力高的孩子,原本50分钟专注,现在25分钟就休息,再一拖,好似不如以前了。
番茄钟训练注重高效,25分钟以后效率就下降了,虽然坐在那里,可能效率并不高。
2.用番茄钟过程中有小动作,专注力不足
到4阶训练久了,小动作就没有了,课堂的专注力反馈也强了。番茄钟是训练专注力的法宝。
3.5分钟休息回不来。
这是逐渐进入的状态中。孩子的天性爱玩,家长要提醒,定时器间断提醒。
提问环节:
1.被番茄钟吓到怎么办?
原因:本身声音大 。
使用者特别专注,忘掉了番茄钟,专注力忒别好才会被吓到。
办法: 给番茄钟带个帽子,或者用毛巾包一下。
2.1个番茄钟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吗?
不建议一个番茄钟用40-50分钟,25分钟是根据人体科学设计的一套体系。
成人8个番茄钟就可以高效完成工作。一般4个就可以把一天的主要事情解决。
对于我番茄钟的目的是提醒我休息,虽然持续1个小时工作效率很高,但是对身体是不好的。
班主任感悟:易效能早睡早起是一个精力管理的框架,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感觉和兴趣,在互动式陪伴中,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变化非常大!
结束
最后感谢班主任李二桃老师的亲力亲为,句句深入人心,受益匪浅,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