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一句话触动颇深:所经历,一定不会是毫无意义。
是啊,经历必有意义。电视里,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正在接受访谈,说到当年特招上北大法学系,他感慨万分:在距离高考还有两周的紧张复习时期,他被通知可以免考特招上北大了,当时庆幸躲过了“高考”这个鬼门关,人人都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然而在他工作之后,却经常重复着做同一个梦,梦中被通知四年的大学光阴作废了,要重新参加高考,要加入千军万马走过那个“独木桥”…当撒贝宁讲述到这里时旁边的人都笑了,笑他梦中的多虑和描绘梦境时眉飞色舞的表情,然而我却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丝丝迷惑、迟疑和遗憾。都说高考是噩梦,可如果三年的高中生活没有经历高压后的释放,没有在朋友相互鼓励的目光中携手走入考场,也会是一种遗憾,时常萦绕梦间吧。所有的经历,无论是好是坏,必有意义。
不由想到自己,记得刚离开校园时,眼中的世界黑白分明,带着初生牛犊的莽撞、热情与锐气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按照象牙塔中所学,我微笑面对每位客户,礼貌招呼,周到解答,但现实却没有按照书本所写的发展,当一身酒气的客户对我大呼小叫地指责;当真诚的服务却换来客户的误解与轻视;当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却敌不过个别客户的强词夺理时,前路好像变得迷茫了,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选错了职业,觉得所经历的一切与我当初的职业规划大相径庭,看着一同入职的同学纷纷转行,我的心中充满了犹豫,当时真是应了那句经典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只有回学校向老师倾诉,请求指点迷经,老师却说:再学点东西吧,知识是不会骗人。于是选择工作之余继续深造学习,在书本中学做人学做事,知识果不负人:专业的文学知识在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丰富了我的词汇储备,我不再是那个有理说不出,会做不会写的小姑娘;对消费心理学及客户关系学的学习,使我能够透过客户的表面行为看到其潜在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的才能高效解决客户的各类咨询与投诉,化解矛盾与误解;而对于英语、手语等专业学科的兴趣与学习也为我后来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自然而然,在随后的两、三年中我渐渐走出低谷,前路再次变得清晰又坚定。
就在几日前,老友聊天,谈起在工作与生活中遭遇的坎坷与误解,她言语间充满着失落与不平,并懊悔当初没有趁着年轻再学些东西,不然何至于现在“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耐心劝导之余,猛然发现自己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背死书,认死理”的小牛犊,而是更加成熟与理性,视野更宽,心怀更广,许多事情不再纠结于无谓地细枝末节;对于客户的误解会我耐心解释,决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先行“崩溃”;而遇到个别要求极高甚至有些极端的客户,我不再义愤填膺地非要争出个你对我错,而是学会了“糊涂之道”,巧妙避让“雷区”,灵活化解纠纷。
这一路虽然走得跌跌撞撞,我却学到与懂得了许多,如果不是在刚刚出发时遇到的那些挫折与迷茫,我不会停下脚步思索前路,不会那么快的发现“知识就是力量”,也就更不会有蓄满能量后对前路的坚定与执着。
终于明白了“经历,必有意义”。对于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好恶喜悲,我都不会闪躲,都将以积极的态度坦然面对,欣然接受所有的挑战与考验,不埋怨,不气馁。唯愿今后的路无岁月可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