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认为,人生是永远走上坡路。从上学,到工作,直到退休,人生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
工作十几年,才渐渐发现,并非完全如此。
一是体力精力。
二十几岁的时候,抱怨身体走下坡路的同事说:等你30岁,就知道了
三十出头的时候,同事说:等你35岁,就知道了
我始终没有感受到体力精力衰退。
直到36岁去外地工作一年,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辛苦,广度和深度的双重加压,感觉已经到达了个人能力的极限。回来后头晕病,半年才好,体力精力一年后才基本恢复。
拼不起来了,一是知道了自己体力精力的极限,自己并非高能指挥型人才,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多的消耗;二是为工作付出了这么多年,孩子进入小学中年级,学业日益需要家长关注陪伴,也该到为家庭付出的时候了……
今后,工作能力,或许能有缓慢提升,工作产出,未必能比上年轻时了。
这还是身体没明显进入衰退的情况下。但显然也是顶峰时期。未来,只会慢慢走上下坡路…………
二是上升空间。
同样的水平,不同的年龄,上升空间是不一样的。
甚至更高的水平,如果在年长的人身上,其上升空间未必比得上水平更低的年轻人。
毕竟达到同样的水平但花的时间更长的话,也说明个人进步速度较慢的了。年龄较大还未踏上相应培养阶梯,由于年龄梯度要求,也无法成为人才梯队中的一环了。
所以,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就是刚毕业到35岁之间的这几年。跨过了,还能再延续几年,跨不过初级台阶,进步空间就极其狭窄,努力的性价比非常低了。
三是家庭负担。
年轻刚工作时,老人还不需要照顾,也没有孩子要培养。可以心无旁骛提升自己。工作之余,可以加班、考证……
等有了孩子,如果重视教育的话,早的话从2岁就开始,最晚从上小学开始,每晚上至少要花三小时心无旁骛陪伴孩子。这还是老人给力,照顾好孩子生活的情况下。
如果老人生病……
人生如果是一场考试,各场有不同的考卷、不同的试题。
下一场考试开始了,无论上一场考成什么样,也不能回头了,更不能花这一场的精力试图去改写上一场的答案,因为上一场的考试时间已经过了,如果不集中精力做当前的考卷,那么这一场也无法得高分……
而最终的终极考卷,压轴的大科目,就是无论这一生攀登到何处,都全心享受沿途的风景,顺其自然,问心无愧,无憾无悔,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