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讲述的是一位老师试验性地在自己的班上建立起独裁制度的故事。
不妨分析一下这个班的学生是如何走向狂热的。一开始大家只是遵从老师的命令,严肃课堂纪律,比如端正坐姿、发言要举手、对老师用敬称,学生因新鲜感而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对家长夸赞老师的做法。
然后老师开始灌输「团结」的概念,从简单的集体跺脚的举动到统一的白衬衫制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得到的是集体认同感:集体的一致的行为让他们与别人区分开来,而女主也因为不愿穿白衬衫而不被认同。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加强认同感的举措:把组织起名为「浪潮」、画标志、做网站,而学生们甚至擅作主张地在城市里搞破坏,四处贴贴纸、喷喷漆,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强烈的「组织」观念。正是这种组织观念给了他们动力与勇气去搞破坏,也给了他们行恶之后的成就感:这是对组织的贡献。
一般的组织很难对成员有如此强的煽动作用。但是因为这个组织是基于认同感而建立,所以才会有各种自发的极端行为。球赛时,学生们的性格较开始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观众与球员的各种暴力举动让比赛被迫中止。组织对成员性格的影响触目惊心。
电影中的Tim就是导演安排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浪潮这样一个极权组织发展的历程。Tim 一开始懦弱怕事,面对小混混总是卑躬屈膝。而浪潮成立之后,当他被欺负时,组织的成员为他挺身而出,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这让他对组织充满了认同感:所谓认同感,大概就是「组织对我有利」。组织给了他帮助,而之后的事件,无论是设计网站、高空喷绘还是吓跑流氓,都让他觉得自己对组织而言有着巨大的价值。他为组织做事,获得巨大的充实感与成就感,从而让他愿意为组织做更疯狂的事。对于之前一直生活在自我怀疑的阴影的Tim而言,组织给了他新生。
所以电影结尾Tim才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他比组织的任何成员都要狂热。当老师揭穿了众人的狂热面目时,大多数人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而Tim的内心却全无愧疚,只有震惊和愤怒。当一个人的信仰面临崩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他在浪潮中发现了自我价值,却又被老师几句话就轻易地碾碎,内心的极端情绪导致了他悲剧的下场。
情绪抑制思考是走向极权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片中女主早早地就发现了这个实验的危险与不可控,但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对她的劝说不屑一顾,根本没有人思考她的话是否有道理,反而指责她的不合群。如果理性思考的能力被削弱,情绪就更加难以控制,所以才会有球赛时的打斗。而且,思考不容易被影响,情绪却容易被左右,所以这群学生会愈发盲目与狂热。
故事的最后,老师终于为自己的一时兴起付出了代价。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最后酿成了失控的疯狂局面,不禁令人毛骨悚然。极权、独裁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更有可能的是,这就是人的本性,随时都可能被激发,再次重蹈法西斯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