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简介:该作品通过几个少年(何嘉慧、王凌云、何召弟、梁壮志、何碧莲与许方圆)的视角,向读者揭示当代乡镇中学生的生活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全方位的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展现开来,体现出即将毕业的他(她)们,纵然百般迷茫、困惑和无奈,最后却果敢地做出自己心灵的选择。
上一章回顾:选择 (四十八)去意已决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嘉慧这个年过得浑浑沌沌,怅怅不乐。尤其是碧莲走后的那几天,只觉兴味萧索,落寞无比。终其一生,包围她的都是碧莲满满的爱,如今,她发现没有她的日子,如此难熬。
她临窗而坐,从窗户往外看,外面的世界阳光明媚,蔚蓝天上白云朵朵,而她的心里却压着一块乌云,难以消散。或许时间会让她慢慢遗忘,忘掉关于碧莲的一切。然而,空荡荡的房间却总是刺痛她敏感的神经。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在碧莲离开当天,她便开始将房间里关于她的所有东西,全部收到收纳箱里,甚至连搁在书桌上那个装着她俩人合影的相框,也难逃被收进收纳箱的归宿。
但是,有一样东西,却让她绞尽脑子也始终无法收拾。那就是小白。自从碧莲走后,小白每天一如既往,准时准点出现在何家大院里,唯一不同的是,小白不再像往日那样精神饱满了。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已然眼窝凹陷,眼神不济,表情木讷,连强壮膘肥的身材也急转直下,变得消瘦无比。它似乎有所察觉,却仍然每天坚守原地,像是在等待主人的归来似的。
嘉慧看见小白,宛如看到碧莲。因此,她把对碧莲的怨怼倾泻在小白的身上。曾好几回,她试图用木棍将其驱赶出大院。可是,每次她把它驱赶出去后,折回来不到一分钟,便又看到小白摇着尾巴,明目张胆地闯进来,蹲坐在原地,吐着舌头,急速地喘息,两眼痴痴地张望着大院门口。
小白凝望着始终不变的大门口,嘉慧却望着日渐消瘦的小白,心里蓦然涌起一阵心酸。显然,她触动了她心灵柔软的一角。她动容了。从那以后,只要她有机会,都会自主给小白准备一些食材。遗憾的是,小白每次都只敷衍了事地吃上几口,便没有了再吃的欲望。嘉慧看到小白厌食,总忍不住责备几句,例如“不吃拉倒;我不是碧莲,我可没时间理你;饿死你活该”等等。只是每次骂完,心里都隐隐作痛,却又说不出个之所以然来。
召弟有时候,也会给小白送来一些粗粮,不过那是年前的事了。当嘉慧告诉召弟,碧莲跟着苏柏到上海求学一事后,召弟也偶尔来找嘉慧谈心,只是没有再给小白带食物。这两天,连召弟也很少看到。嘉慧猜想,或许召弟此时正为她姐姐的事情而烦恼,哪有多余的心思来陪她。
话说,召弟的大姐是个大学应届生。何瑞土只盼着女儿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从而减轻家里负担。然而,即将放寒假的时候,忽然接到女儿的来电,说打算这个寒假留校,旨在利用假期打零工以补贴下学期的生活费。何父何母听了,十分欣慰,认为那是女儿懂事的表现。虽然心里非常想念她。
没过多久,又接到女儿的电话。始初以找到工作,需交押金2000元为由,让何瑞土给她寄钱。于是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这一年来辛苦挣得的血汗钱,全部寄出。没到两个星期,又接到女儿来电,说是工作时,不小心弄伤了手,需动手术治疗,费用需要1万,全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除了拿出手里所有积蓄外,还四处借款,最终筹够1万元寄了过去。当何瑞土决定再次拔去电话,想慰问女儿伤势如何的时候,才发现电话却始终打不通。从此断了联系。
召弟大姐的再次来电,是嘉慧接通的电话——由于当时整个博古村就只有嘉慧家一部电话,因此,何家人便成附近村民的传声筒与接线员——她早已对召弟大姐频繁来电索钱的行径感到大惑不解。这天,她并没有像何瑞金夫妇一样,顺着召弟姐的意思,直接就去转告何瑞土来接电话。而是先兜着圈子问了召弟姐一些紧要问题,并从中看出端倪后,果断挂了电话。当嘉慧来到召弟家,转告其父母她大姐来电的事情后,何瑞金夫妇立马露出焦急的神色,以为又出了什么意外,担忧不已。但是,一经冷静思考,又发觉事情很有溪翘,大女儿向来生活节俭,从来不会随便乱花一分钱,又怎么会以各种理由隔三差五地打来电话要钱?就在这时,嘉慧也及时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揣测和盘说出。最后得出结论是:召弟的大姐被拐骗加入了非法传销组织,而且很可能受他人的人身控制与暴力威胁。
可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揣测的结果,而是下一步该如何解决问题。这钱寄还是不寄?如果寄,那么对于原本就生活拮据的他们,将要面临着负债累累的困难;如果不寄,那么召弟的大姐将会面临人身安全的危险。要知道,当下内陆非法传销盛行,单从电视上就看到有许多受传销团伙控制的受害人不幸遇害的新闻报道。权衡之下,何瑞土决定,尽管是债台高筑,也要保护女儿的安全。毕竟钱没了,可以再挣,万一人没了,那可是要悔恨一生啊。
按何召弟的话来说,“债台高筑”四个字说得轻巧,做起来难,尤其是这借钱的过程,不仅令人十分难堪,而且大失尊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何瑞土开始低声下气向自己的几个近房表兄弟们借钱,结果却遭对方以手头太紧为由而拒绝,杨氏则向自己娘家亲戚开口借钱,结果命运与何瑞土殊途同归。从而不得不相信杨绛先生的那句“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抛开表象看本质。人家前面的好话只是为后面的无情给出的面子而已。何瑞土夫妇只感到失望而又无奈。最后,只好厚着脸皮再次拜访那位曾经在她女儿考上大学时,亲自给他们送来一笔数目不小的救济金的挚友。对方得知何氏夫妇的来意后,二话不说,再次慷慨解囊,帮其解决当下的困难。对此,何氏夫妇感激不已。回到家后,杨氏对召弟说起这个事情,召弟感触良多,只为自己的父亲能够结识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荣幸与自豪。大言将来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好心人。
何召弟一直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同时遵循“穷则独善其身”的道理,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除了用功学习外,她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帮父母分忧解劳。原本,她以为自己的父母思想开明,相信“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这个说法。因此认为,即便他们千辛万苦,也会尽其所能供她读完大学,如她大姐。况且大姐即将毕业工作;为此她曾沉醉于对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后仍坚持刻苦学习的憧憬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即将中考之际,即将毕业的大姐竟然出了这样的意外。眼看刚点燃的希望又即将破灭。这让她难过不已。
可是,被愁云惨雾严严实实笼罩着的她,并不从此消沉沮丧,相反她矢志不渝。哪怕抓住生命中最后一根稻草,也要力图往上爬。
于是,新学期——也是初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学的这一天,她早早就推着单车来到嘉慧家。两人都不复有上个学期开学时的欢欣,反而增加了令人不快的怅然之情。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开学那天,在6班的教室里,她们心中的一切怅然立即随着她们看到了那张熟悉的笑脸而消失。她们悲喜交加、惊讶不已。只见王凌云与梁壮志一等男同学双手各环抱一打书籍,尾随着成天,十分潇洒地走进教室。原来,王凌云春节在家,皆尽所能地讨好王父王母,一度极力说服他们接受他不愿意转学的事实,并且将转学后的弊和不转学的利一一罗列分析给他们听。王氏夫妇最后在他软硬兼攻下,同意了他的选择。
嘉慧恍然大悟,原来王凌云先前对她的无动于衷仅仅是一度向她暗示他不会离开,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然而,当时她却一点也没看出来。不禁叹服,凌云到底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王凌云的再次出现——其实从来就没离开过,但是在何嘉慧的意识里却是曾经失去的而现在又回到自己的身边,所以变得比以前更加珍惜与王凌云在一起的时光。他又一次给她带来学习的动力源泉,并推动着她更加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