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地,多有温婉水乡,锦溪镇便是其一。镇中有一方莲花池,似大地镶嵌之明珠,历经悠悠岁月,默默凝视着小镇之兴衰荣辱、人间冷暖。
每至盛夏,莲花池便成独特景致。粉荷低垂,宛如二八少女,眉眼含着娇羞,那晶莹露珠在花瓣间滚动,似泪似露,欲落还休;白荷则如隐世高士,身披素衣,于细雨中孑然而立,纤尘不染,尽显高洁之态。荷叶层层叠叠,犹如绿毯铺展于水面,微风拂过,荷叶与莲花相互摇曳,发出沙沙轻响,仿若在喁喁低语,诉说着不为人知之事。荷香悠悠,丝丝缕缕,弥漫于小镇空气之中,行人闻之,暑意顿消,心也随之沉静。
这莲花池,不独为小镇一处风景,更是镇民世代传承之清廉与正直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小镇之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之向往与对高尚品德之坚守,宛如一位沉默智者,守护着这片土地与这里的人们。
镇里有一镇长,名唤林正源,出身贫寒之家,自幼于莲花池畔长大。儿时,长辈常于夏夜乘凉时,讲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故事。那些话语,如点点星火,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坚守正义与清廉的种子。
林正源深知,唯读书可改变命运、为家乡谋福祉。于是,他日夜苦读,无论严寒酷暑,皆无丝毫懈怠。窗外莲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见证着他的勤奋与坚持。终于,多年寒窗苦读有了回报,他踏上仕途,成为锦溪镇镇长。初上任时,他满怀壮志,望着莲花池,心中暗自发誓,定要让锦溪镇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百姓过上富足生活。
林正源上任后,便雷厉风行地投身于小镇建设。他四处奔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归来后,亲自带领百姓拓宽那狭窄崎岖的道路。施工时,尘土飞扬,百姓们在他的带领下,手持工具,一铲一镐地劳作。休息时,林正源与百姓席地而坐,喝着大碗茶,倾听他们的诉求与对未来的期望。看着百姓质朴的面容,他深感责任重大,建设小镇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在修缮房屋之事上,他逐家逐户走访,仔细查看房屋破损情况,与工匠商讨修缮方案,力求让每一户人家都能住得安心。在他的努力下,那些破旧房屋渐换新颜,变得坚固而温暖。
同时,林正源敏锐地察觉到莲花池的独特魅力,决意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以莲花为主题的活动。莲花诗词大会上,文人墨客齐聚池畔,或激昂高歌,或低吟浅唱,以诗词赞颂莲花之高洁;莲花美食节时,小镇街巷弥漫着莲子羹、荷叶鸡等美食的香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随着这些活动开展,锦溪镇名气渐大,游客如织,小镇经济日益繁荣。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林正源赞不绝口,视其为带领大家走向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然而,世间诱惑,总是悄然而至。镇里有一富商孙富海,为人精明且贪婪。他觊觎莲花池周边商业价值已久,一心想从中谋取暴利。孙富海深知,若想在莲花池周边开发项目中获利,须拉拢林正源。
月黑风高之夜,四周寂静无声,唯有几声犬吠打破夜的宁静。孙富海手提一个沉甸甸的皮箱,鬼鬼祟祟地来到林正源家中。他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眼神却闪烁着狡黠的光,
“林镇长,这是一点小意思,还望您笑纳。日后若有需要,我老孙定当效劳。”
林正源见状,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不满与警惕,严肃地回应道:“孙老板,你这是何意?有话不妨直说,这种东西我断不会收。”
孙富海碰了一鼻子灰,脸上笑容瞬间僵住,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但孙富海并未就此罢休。他四处打听,得知林正源的老父亲喜爱字画,便花重金购得一幅名家真迹,再次登门。
他满脸堆笑地走进林家,展开画卷,说道:“林镇长,我听闻令尊喜爱字画,特意寻来这幅珍品,还望您转赠令尊。”
林正源脸色一沉,义正辞严地说道:“孙老板,我已说过,不要搞这些歪门邪道。你把画拿走,莫要再做此类事。”
孙富海心中虽有怨恨,但也只能无奈离去。
本以为林正源会始终坚守清廉,可命运无常,意外突然降临。林正源的妻子身患重病,急需高额医疗费。林正源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借钱,却只是杯水车薪。看着病床上日益憔悴的妻子,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就在他陷入绝望之时,孙富海再次出现。他假惺惺地说道:“林镇长,我深知您的难处,医疗费我可以帮忙解决。不过,在莲花池周边的开发项目上,还望您能给我的公司行个方便。”
林正源听后,内心陷入痛苦的挣扎。一边是生命垂危的妻子,他怎能眼睁睁看着她受苦;另一边是自己坚守多年的清廉原则,一旦答应,便会违背良心。在亲情与原则的较量中,他的内心防线逐渐崩塌。最终,在对妻子的担忧和无奈之下,他接受了孙富海的条件。
从那以后,林正源变了。在莲花池周边项目的招标中,他违背原则,暗箱操作,将项目给了孙富海的公司。孙富海拿到项目后,为追求利益,大肆破坏莲花池的生态环境。他填池建楼,污水横流,曾经美丽的莲花池,莲花大片枯萎,荷叶凋零,池水浑浊不堪,散发着阵阵恶臭。
百姓们看到莲花池的惨状,对林正源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无法相信,曾经的好镇长竟会做出如此之事。于是,百姓们联合起来,上书举报林正源的违法行为。林正源为了掩盖罪行,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举报的百姓,试图平息此事。
然而,真相终究无法被掩盖。林正源的恶行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迅速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在调查期间,林正源每日都生活在恐惧和自责中。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望着那片曾经美丽如今却满目疮痍的莲花池,心中满是悔恨。他想起自己的初心,想起曾经的誓言,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痛恨自己的软弱和妥协,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当调查组找到林正源时,他没有反抗,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林正源被带走的那天,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阴霾笼罩。小镇的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看着曾经的镇长沦为阶下囚,心中五味杂陈。有的百姓眼中满是失望,有的摇头叹息,还有的默默流泪。
林正源坐在警车上,望着莲花池的方向,泪水再次涌出。他深知,自己不仅辜负了百姓的信任,也背叛了心中的那份坚守,如今已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林正源入狱后,新镇长来到锦溪镇。新镇长深知莲花池对小镇的重要性,带领百姓开展莲花池生态修复工程。百姓们齐心协力,清理池中的淤泥,种植新的莲花,治理污水。经过漫长的努力,莲花池逐渐恢复了生机。
又是一年盛夏,莲花池中的莲花再次绽放。粉色的莲花娇艳,白色的莲花纯洁,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锦溪镇的百姓们望着这失而复得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莲花池依旧静静地见证着小镇的兴衰,而林正源的故事,成为了镇民们心中的警示,时刻提醒着人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初心,要坚守清廉的底线。
本文系作者原创,选自小说集《无尘别陌》,首发于纸质杂志《愚人》2025年第1期,总第2期·2025年1月,网络首发于简书,转载请注明来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