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第一册入门书,是山东宝玉石协会李通一编的《翡翠》。还是十四年前,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少,那本书我差一点沒有倒着背下来,只记得一遍又一遍书都翻烂了。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今天我要讲翡翠的种水,可以说这是翡翠入门,鉴知翡翠优劣的关键!
可能要常规去学好学精这方面知识,真是需要把书翻烂才行。业内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一百零八蓝之说。意思是说翡翠的水有三十六种;翡翠种的分类更多,仅豆种就有七十二样⋯度娘、论坛、纸本书大同小异,对这些个术语有罗列,解释,差别不大,光是看看都晕,若要再去背过,用到实战上,黃花菜都凉了。
好了,我要在这划一下重点,你听完就记住了,回头再结合一下实物,差不多就能入门了。
翡翠有种、底子、水头之说,这三者其实密不不能分。
其中种和底子都是指翡翠的质地、结构,通俗一点讲就是料子的粗细程度,这两个术语,稍为有区别,但大体可以理解为一回事。
水,就是光度,也有称透明度。
我只讲四种底,这也是鉴赏翡翠和收藏翡翠的四个节点。
瓷底。老瓷碗一样,可以想像一下,迎光不透,但结构细腻,几乎看不出颗粒来。再比之差的料也有,就是不透还颗粒粗,砖头地、狗屎地。
瓷底翡翠会表面光亮,不透光所以谈不上有水。
糯底。直观如煮好的一碗糯米稀饭盛上来。微透到大半透不等,结构可见,但颗粒细小或极细。
比糯底颗粒粗的就是豆地,但已有"水"的表现了,所以也可称"种"了,比如糯种、豆种。通常把透光度的不同,称为水头好或水头差。
冰底。状如冰水凝结。大半透至全透不等,有絮状结构可见,也称冰种。
差一点的冰种,或者上等的糯种,沒有严格戒线,俗称冰糯种,上等的冰种叫高冰。
玻璃底。如玻璃一样全透,也叫玻璃种。水头极好。
凡玻璃种的料子沒有便宜的,最好的玻璃种,在密度上达到极至,反光度特別好,会有荧光表现,俗称起荧,或者灯泡(在光线暗处也像夜空的星辰,冷艳光亮)。
四种基本的底子或种水讲完了,有点要特別说明:
1、翡翠行虽貌似行深如海,但许多术语上都很生活化、形象化、口语化。比如马牙种、蛋清种、飘兰花、菠菜绿等等,其实只要你用心,结合实物多看,并不难,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2、中国人提倡中庸之道,在哲学,各种艺术审美,生活甚至是医学上都无处不在。珠宝的鉴赏分类也有些模糊处理,不像西方对宝石尤其是钻石的分级那么界线清晰。
有时候同样一块料子,有的人叫糯种,有的人叫冰种,这和当事人的珠宝阅历、审美情趣有关,也跟当事人目的性立场有关。但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改变不了一块料子本来的漂亮与否或相对市价的高低。细微差别的术语名称可以不必与他人叫真,但自己内心一定要清楚不二。
决定一件翡翠的价格因素有很多,但通常最重要有两个:种水和色。
这一件是种水的重点解析,下一节讲翡翠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