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难免遭遇风浪。有趣的是,当困境来临,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等待——等待外援,等待转机,等待那个想象中的救世主。
于是东方有了神佛,西方有了耶稣。信仰本身没有错,它给予人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指引。
但危险在于,很多人把信仰误解为完全的依赖,忘记了最重要的真理:真正的救赎,始终来自自身的挣扎。
01
求救的本能与自救的缺失
人类天生具备求救的本能。落难时呼喊,困境中祈祷,这都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策略。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停留在了"求救"这一步,忘记了求救之后更需要的是"自救"。
缺钱时幻想一夜暴富,缺运时期待天降鸿运。美好的愿望无可厚非,但若只停留在愿望层面,便是自我欺骗。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也需要你伸手去接。
02
数字时代的"代理生存"
自媒体时代加剧了这种困境。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令人艳羡的生活:旅行博主替你走遍世界,美食博主替你尝尽美味,知识博主替你思考人生。
我们沉迷于这种"代理满足",在评论区写下"替我自由"、"替我成功",仿佛这样就能间接体验那些美好人生。久而久之,我们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痛点被戳中,痒点被满足,但行动力却在悄然流失。 我们越来越不会表达,不敢尝试,不愿思考。看着别人的生活熠熠生辉,反观自己却黯淡无光。
03
挣扎的意义:从深水到浅滩
真相是:没有人能真正替你生活,也没有人能真正救你于水火。
自救的第一步,就是停止等待,开始扑腾。也许一开始动作笨拙,方向不明,但重要的是开始行动。每一次挣扎,都是对困境的反抗,都是对自我的救赎。
很多人恐惧挣扎,因为他们想象水深不可测。但当你真正开始扑腾,踮起脚尖,往往会发现:水深不过鼻尖。之前的沉溺,更多是心理上的自我限制。
04
自救的哲学:从依赖到自立
自救不是否定外界帮助的价值,而是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外界的帮助只能锦上添花,真正的改变必须来自内在驱动。
那些最终走出困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从未停止自我挣扎。正是这种挣扎,让他们被看见,被帮助,最终得救。
没有人逼你沉溺,就像没有人能替你呼吸。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救赎终究要靠自己。停止做生活的旁观者,开始做人生的参与者。
哪怕扑腾得狼狈,挣扎得艰难,那也是属于你自己的、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