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的三大顽疾 】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有人甚至把教育视为一个国家的最主要防御力量。中国的教育根本担当不起这样的历史重任,不但不出人才跟不上世界潮流,而且还在不断加深和巩固着由来已久的三大顽疾。
体制僵化是中国教育的第一个顽疾。改革4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唯有教育还在抱守残缺,维系着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大学被分为三六九等,221、985,一本、二本、三本,学校成了金字塔,塔的顶端的清华北大成了万众景仰的目标和成功的标志;大学和高中的招生数量都由计划确定,学校的自主权力少而又少;高等学校都有行政级别,官员治校而不是专家治校成为普遍现象。如果说不出人才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短板的话,那么这种僵化而又传统的教育模式则是这种短板产生的制度根源。
资源垄断是中国教育的第二个顽疾。国外的很多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都是研究型的私立大学,这些学校不但人才辈出,而且像斯坦福大学还直接催生了美国硅谷,为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和整体竞争力做岀了重大贡献。私立大学的奖学金不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而是根据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决定,普林斯顿大学对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学生一律提供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和住宿费,从而使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和创造。虽然美国的公立学校不是国家公立而是州的公立,但2015年联邦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仍达到美国GDP的6.32%。中国的大学几乎全部是公立学校,无论是211还是985概莫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几乎全部被公立学校垄断,上私立大学几乎被视为丢人现眼,数得过来的几所私立大学都面临着严重的招生难题。私立幼儿园和少许私立中小学的出现几乎是这些年教育领域的唯一亮点。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第三个顽疾。这个困扰了中国教育几十年的难题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高中,学校和家长的共同价值取向只有一个:一年一次的高考。在这个目标下,学生和家长都压力沉重,各种类型的补习班层出不穷,甚至成了一些学校和教师变相寻租的工具。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考的录取率约为4%,现今的北京和上海已达到80%,录取率提高到20倍,但学生的压力却有增无减。90后和00后本来是衣食无忧的一代,但连基本的睡眠都没有保障,孩子们的身心也很难健康发展。高分低能成为普遍现象,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蔡元培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灌输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坏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教育的要义是以灵魂激荡灵魂,以生命影响生命。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有人格、善思考、敢作为并且把服务社会和创造价值视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自由人。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就不能取长补短,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模样;而应该扬长避短,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专长都发挥到淋漓尽致。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陈腐不堪,再不加以改变,中国的教育就很难跟上时代步伐,也很难回应国家的期待与社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