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圆明园有个较为显著特点,即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赝品拔地而起,是个园林造假的集大成者。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也同样仿造了大量的江南园林景观。
古建仿造古已有之,而清朝的帝王是最大的造假者。
圆明园命运多舛,建成后,经历了多次劫难:
第一次,1860年,英法侵略者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
第二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再遭劫掠,园内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第三次,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
第四次,日本侵略军在圆明园内填湖种水稻。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石劫和水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
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华民族遭受了两次入侵形成的:一次是外族入侵,建成了圆明园;另一次是外国入侵,毁灭了圆明园。
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现在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现代人凭想象建造的模型、被掠走藏在外国博物馆里的绘画、实物,去间接的了解,同时再放开人们的想象力,勾画出昔日的胜境。
圆明园,只有成为遗址,市井小民才能来到它的跟前。在清朝,只有比人高N等的八旗子弟,才能进入圆明园一睹它的芳容。
站在圆明园遗址前,看着眼前凌乱无章的断壁残垣,一片悲戚涌上心头,长长的叹一口气。看到的是乱石,满目疮痍,心情压抑、愤懑,五味杂陈。
重温历史的伤痛,只能增加现在的惆怅。
园内可见多个把圆明园当做娱乐场所的人们。
试想一下:一张照片,照的是穿着艳丽唐装的、浓妆艳抹的、满脸皱纹的“少女”,双手比“耶!”,做着各种fashion的动作,在迪斯科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背景是大水法或其他遗址的残破的石头,该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