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事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名为《寻找桃花源》,而我,无关书本,只想以自己的性情以此题写点什么。正如奔波在生活道路上的每一个气喘吁吁的人们一样,一说到桃花源,便会产生无尽的遐想。
还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书吗?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少年时读书只知道背诵,却很难理解作者的深意。如今读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多么美好而令人神往。无关政治,无关纷扰,一切只是怡然自乐。
生在平原的我,总喜欢爬山。背着布包一直往上爬,总要爬到山的最高处,心才能得到最终的宁静,静听水声,细闻鸟闻,满目葱翠,连绵起伏。
人们都说海的胸怀是阔大的,而山,使人联想到的是永恒,是归隐,是宁静。如果生活允许我任性,此生但愿只做山里人。在山脚下搭一间木屋,养鸡、种菜、捡柴、读书。没有政治、没有党派、没有宗教。日子清静了,清静地可以听见时光流走的声音。
时光就像山头的清泉,欢快地流动着,记录下了很多很久远的血腥。不知道清朝入关杀了多少汉人;不知道军阀混战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不知道日本侵华死了多少中华同胞;政治与历史一直是这样血淋淋的,然而山还是原来的样子,守护着归隐的人们,看着腥风血雨的人间。于是,世界似乎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人间,另一部分是桃花源。
然而,桃花源真的在山间吗?古时虽有山间隐者,现世的人们,却很难归隐。因为世俗,因为物欲,因为不敢任性。
其实,世间本无桃花源,桃花源只在我们的心中。清心寡欲,怡然自乐,心宁志远,桃花源便在你的心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