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你读书了吗?
先来看一首诗:
《柏学士茅屋》
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古人指“冬月”为每年的冬天后三个月,古人到了冬月就不事农耕,开始读书。“古人已用三冬足”典故出自汉朝东方朔,《汉书》《东方朔列传》曾记载:
“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且不论东方朔的自夸,单就其读书而言,读了那么多书(按他自己说的,最少也有44万字),是很了不起的,他引用的那些自比的典故也可见他知识的渊博,所以后人常用此典来表明自己读书的勤奋。
杜甫诗的最后一句,告诫我们“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的男人应当博览群书,以求功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清朝顾炎武在《寄李生云沾》一诗中也这样写道:
岁晚漳河朔雪霏,仆夫持得尺书归。
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冬天实在是一个非常适合读书的季节,可沙发慵懒,可飘窗斜倚,可一杯清茶,可浓香咖啡,可一人独诵,可众人共吟,可经史子集,可风花雪月。最佳之时莫过于在冬雪皑皑之际,缩在被窝里,寻心灵的一寸净土;在暖暖的阳光午后,躺在沙发上,享饱读诗书的惬意,不亦快哉!
一人读书如果觉得寂寞,不妨和众人一起读书。《世说新语》中《咏雪》一文开篇写道:“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实在是非常和谐而美好的一幕场景。所以,不妨动员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在冬日里和你一起读书吧!
很多人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一句名诗,却不一定知道这首诗的全部,如下: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看,陆游也喜欢冬天读书,不仅如此,还把这种好的习惯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一项乐趣。做一打油诗作结:
《冬日读书》
寒冬腊月梅花开,
梅香隔窗扑鼻来。
书海寻章乐开怀,
梅香书香我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