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影响
脊髓损伤通常是因脊柱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脊椎骨折,进而引起脊髓受损,也可能是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疾病所致。
可见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
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逐步的,最关键的是伤后3个月内,在伤后6个月以后恢复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患者在之前没有痛温觉等各种感觉,则出现麻木提为感觉神经逐步恢复的过程。如果患者在脊髓损伤后原本感觉正常,在正常感觉的基础上反而出现了麻木,则提示为异常感觉,非但不是脊髓恢复的表现,反而提示有可能出现了脊髓或神经根受累,使患者出现了异常感觉。
针对急性期患者,康复治疗可降低卧床并发症风险,为日后康复创造条件;针对恢复期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残存功能,训练姿势控制、转移能力、平衡能力等,达到改善患者独立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
脊髓损伤出现的症状
①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于病变的性质和部位,肢体瘫痪的程度通常比完全性横贯损伤要轻,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和病理反射的出现亦不如完全性横贯损害显著,腱反射亢进亦较轻,早期可出现回缩反射。
②感觉障碍: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时多数在病灶以下出现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类别、程度则根据感觉传导束受损的情况而定,肛门周围感觉常为完好,并可出现疼痛症状。
③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其出现与脊髓病变程度有关,通常与肢体瘫痪的轻重相平行。轻者可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但常有排尿困难,重者则常有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大便常秘结,失禁者较少。
脊髓损伤恢复征兆
1、运动、感觉功能:如果患者受伤时暴力较大,会产生脊髓休克的表现,在脊髓休克期时,患者会出现四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就是软瘫状态,患者肌张力降低,运动、反射功能消失,一般在1-2周患者逐渐恢复肌张力、反射等,下肢可以进行远端活动,或者出现痛、麻、酸、胀感觉,说明患者脊髓休克期结束,标志着患者已经进入脊髓损伤恢复的阶段;
2、损伤级别:在脊髓损伤后,医生要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相应分级,常用的分级方法是Frankel分级,A级是完全性损伤,B级、C级、D级是不完全性损伤,E级一般代表功能正常。通常每周要记录2-3次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如从A级恢复到B级,或者从B级恢复到C级,级别上有改善,说明患者的脊髓损伤处于恢复阶段;
3、自主神经功能反射:如果脊髓损伤伤及神经,可以出现大小便失禁,因此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如果可以控制大小便,表明患者由完全性脊髓损伤过渡到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残留功能有可能会进一步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