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在推崇晨间日记,反思,复盘,以及冥想?因为这些行为都在训练提升觉察能力,能让你有效地认识自己,识别他人,看清世界的真相。
01觉察力高低的表象
觉察不是简单地向外观察,而是一种跳出自我的思维意识活动。比如你现在回忆下,自己几秒之前看到这个标题在想什么,是什么感觉,现在又在想什么,做什么。相当于你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做了一次短暂的反思或者复盘。
拥有觉察力,犹如给自己安装了一个摄像头,从上帝的视角不带批判地观察着自己的思维活动,情绪表象,行为举止,以及人际关系的互动表现等。
比如在人际关系互动的时候,觉察力强的人,会随时注意沟通对象的反应,包括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情绪以及潜在的想法,同时会切换注意力,查看自己的言行,情绪和想法,以便做出得体的回应。此时旁观者看到的就是,这个人的一言一行以及表情等都跟目前的场景极度融洽,甚至你还没有说或者做,他们就已经心领神会,把一切安排妥当,这就是所谓的高情商。
而觉察力不足的明显表征就是,对很多事物事情,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思维活动跟我们的感官不同步,要么在想过去的事,要么在憧憬计划或者思索将要发生的事。简单说,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刷牙在想吃什么,吃饭在想要做什么,日复一日的工作不时又在想玩什么,连陪小孩的时候也总怕手机上错失了什么消息,总之很难停留在当下。觉察力的缺失,让人错过不少珍贵的眼前生活。
并且,缺乏觉察力,大部分思维和行动都是习惯性自发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甚至自说自话,内心各种独白,很多时候做事容易陷入自嗨状态。很直观的例子就是,刚刚开始讲课的老师,一股脑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配合相应的表情和手势,却很少觉察到听众的反应,容易让听众陷入困惑迷惘,枯燥乏味的状态,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很沉闷。
即使很多时候,也确实在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开展计划,由于是基于已有认知形成的惯性思维,很少反思觉察现有的思考方式是否有效,导致做事少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02觉察力的本质
那到底什么觉察力?先看看觉察力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自己注意力的训练和管理,即把注意力有意识地放在思考,行为,情绪以及外界的人或者事物上,保持适时的切换和重点关注。
其中,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思考上,也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这种对自我思考的觉察就是所谓的元认知能力。
为了探究觉察的本质,我们以冥想训练为例分析,在冥想中,有一种方法是关注呼吸,就是通过呼吸来引导注意力。还有一种方法是扫描身体,也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两种方法追求的结果,都是希望能训练出更为敏感感知,并能随时有意识地,随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失控,我们的就会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回想下,当你打游戏,看小说,追剧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是不是完全被吸进去了,甚至于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感觉。而有高觉察力的人,注意力不会完全被情节吸走,可能在看电影的时候还不时在思索,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这样安排台词吗,我是摄影师,我会从这个角度去拍吗?!
是的,你已经发现了,高觉察力的人学习能力也很强,比如在基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看完一篇文章只有一些浮光掠影,而觉察力强的人,通过注意力快速不断地切换(伴随着思辨),还知道文章结构,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同样的努力,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法,学习的效果却参差不齐。
是的,有人就是提前意识到觉察力的重要性,并在体验到觉察力的好处之后,慢慢地养成了这一习惯,善于觉察和自我觉察之后,不断把遇到的情况跟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比吸收,快速融会贯通,日积月累,千差万别。
因为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只能落在一个点上,所以觉察力低的人,很多时候是单线程作业,也就是注意力要么放在外界他人身上,表现出被吸引,容易从众。而觉察力高的人,属于多线程作业,随时在外界和自己身上切换,并保持灵敏度,表现出得当的外在,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看来,觉察力高意味着更善于“分心”,而实质上也是注意力的快速切换。我们平时也比较容易体验到觉察感比较高的时候,比如你边开车边打电话,由于熟练的驾驶让你形成了惯性思维和动作,看起来好像不用特别注意,实际上你也时不时在切换注意力,时不时红灯了,有没有行人等。
03提升觉察力的方法
那到底该如何有效地提升觉察力呢?由于觉察的范围包括,自我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外界别人及相应的表现,还有周遭环境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刻意练习来进行觉察力的提升:
1,从本质上的注意力的角度看,可以尝试冥想练习,包括正念呼吸,身体扫描和五官觉察,作用就是让思维感知和注意力变得更加灵敏和专注,你可以有意识地切换你的注意力,时不时跳出自己,觉察当下的自己是一个什么状态,享受那种与万物和谐融洽的感觉。
2,其次,多进行自我提问,随时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我现在的感觉如何,为什么会这么做,以及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到底是怎么想的,情绪如何。因为问题会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3,另外,警惕惯性思维,也就是所谓的快思考,由于我们擅长脑补,让很多想法合理化,所以很容易陷入偏见。多动用慢思考,具体就是常说的三思而后行,批判性思考,适时地暂停下,给觉察留出一丝空间,让自己更加游刃有余。
4,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意识地保持同理心倾听,体会共情,尽量追求共鸣。尝试“分心”,时不时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说话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上,推测真实的想法,这确实需要生活经验积累。因为当你自己都没有经历体会过,是谈不上同理心和共情的。
5,再有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分心”阅读,看电影,听课等来加强觉察力。说白了,就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主动思考,带着问题,不时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对比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惯性输入。这样不仅能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觉察力,同时还能提高效率和效果。
不知道你是否察觉到,以上方法都属于当下的觉知,就是你正在思考,表达,行动的时候,通过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来进行觉察的训练和提升。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我们前面两篇文章有分析过行为的发生必备的要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醒,我们在练习提升觉察力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的提醒,连意识都没有意识到,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需要给自己设置必要的提醒,比如你想让自己随时都能保持觉察,可以设置间隔闹钟,提醒自己该觉察了。也可以通过在自己经常停留的地方和使用的物品上做标记提醒自己,从而慢慢地养成觉察的习惯。
6,文章开篇的时候提到反思自省和复盘,都属于后知后觉的方法,除了能有效提高觉察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的经典名言“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活,因为没有审视就很难了解真实的自己,这里的审视就是觉察的意思。希望我们都能觉察自己,觉察他人,觉察世界,活出真实!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刘白思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