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LynLeanInShanghai
姬十三
果壳网 创始人
在行 创始人
“我相信通过互联网分享经济能做成这样一件事:每个人在面对未知时不必彷徨失措,因为每个人的命运彼此关联,一部分人的汲汲渴求,就是另一部分人的力所能及。”
姬十三,本名嵇晓华,果壳网创始人、「在行」APP创始人,神经生物学博士。作为科学专栏作家,他曾主编《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曾为纽约时报Turning Points栏目撰写2015年度评论。作为互联网创业者,他长期致力于用创新产品推动科学传播,探索知识获取模式的革命,是中文世界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作为公益人士,他也是公益机构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倡导“让科学流行起来”。他刚刚入选2016“全球青年领袖”,并在科学传播、教育创新、社会创新等领域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
30秒看全文
►从科研人士到写作者到公益项目发起人再到创业者,现在又入选了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姬十三的每一步似乎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专注成就了“酷”,姬十三用他十二年的坚持告诉我们科学也可以很酷。
►“十年磨一剑”的他有着无数想要尝试的事情,这个科学界的文艺男想要更多的时间来拓展生命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在他看来正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是能长久打动一个人的东西。
►对于女性的生存状态,纯理工科出身的他给出了生命科学的分析,他认为拓展生命意义本身比探讨男女差异更有意义。每个人更应该去追寻的是自我人生的“丰富性”,男人和女人没有可比性,每一个你和我之间也没有可比性。
以下为采访内容:
“专注,可以使原本不酷的事情变酷”
“对于刚刚入选了2016全球青年领袖,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荣誉?”
“入选当然是开心的,但其实不算多大的荣誉,只是对我做的事情的认可,因为我做的是窄众方向的事,做的人少,所以比较受尊敬。到了这个年龄,早就知道这些外界的东西很虚, 自己做出的事,才是实实在在、最重要的。”
“那你认为自己做过最酷的事是什么呢?”
“果壳应该算吧。我擅长长时间坚持做一些事情,这些事在当下不那么酷,但当时间积累后,就比较酷了。”
采访中,姬十三谦虚而平易近人,言语朴实,大家就像日常聊天一样,话虽不多,但却总能直接、有料地回应我们的问题。现在的他的确更像一个创业者而非科研人士。
想象十二年前,一个喜欢写科学文章的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站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很酷吗?
我想,不会。
十二年前,科学在中国还是一副高冷、无趣的面孔,没有《生活大爆炸》这样以科学天才为主角的流行文化,也少有人能懂Sheldon这类人的幽默,冥王星的首张清晰照片也不会成为所有大众媒体、品牌和普通人们狂欢的原因。
但是,姬十三用这十二年的时间,认真专注地做了一件事,与其他因素一起,合力改写了“科学”在大众心中的形象。
从坚持三年多的科学写作,到聚集一帮科学爱好者发起科学松鼠会,再到引入资本创办以“科技有意思”为理念的科学知识社区果壳网,这些事一脉相承地通过增加科学的烟火味,让更多人开始觉得谈论科学、科学地看待问题是一种流行。
作为一个纯文科出身的人,我发现果壳网上的很多话题都让我忍不住想点进去,比如最近很火的“男人和你吃饭,吃得越多就越喜欢你。真的吗?”,“为何动物便便后不需要擦屁股也很干净,人类就不行?”,“哪些虫子适合孩子玩?”……
现在果壳网拥有数千万的注册用户,今年年初一篇关于引力波的文章获得了三千多万的阅读量,姬十三认为“这在十二年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事,从这个层面来说,我相信我们的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流行”。
随着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发现他想做的东西也开始有了外延,除了科学,他更想做的是推动整个知识的传播和知识获取模式的革命,科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知识获取主要依靠教育,而教育的主流方式是学校教育,像我们熟知地那样根据年龄划分班级,简单粗暴,但姬十三指出:“现在强调终生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世界上的知识如此海量,如何按需学习?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模式。”
“公共化的通用知识好解决,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找答案,但个性化的知识,很多时候被称为经验,过去解决得不是很好。以前果壳网做的是知识的分享,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关于知识的服务。” 于是去年初,他推出了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进一步变革知识传播的方式。
他认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你是否找到“对”的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在行」上付费进行一对一线下约谈。现在,从“如何修复夫妻与亲子关系”到“创业雏形期,如何少走弯路”,几乎各领域的问题你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相应的“行家”给出量身定制的建议。一年时间内就吸引了近万名行家和超百万的用户,他的革命又一次取得了阶段性地胜利。
十二年来,虽然他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始终离不开“科学”和“知识“。
今天,这个不断通过写作、通过公益、通过商业让科学真正在中国社会变得有意思起来的“全球青年领袖”站在你面前,你觉得他酷吗?
“不断尝试,才能拓展可能的边界 ”
问到现在最想要什么,姬十三毫不犹豫地回答,“时间。因为我还有太多事想去做”。
比如更好地打磨自己的产品,“荣誉是外界给的,自己做出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作家一样,你的作品才是你的核心”。
比如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我对我的世界之外的技能都很感兴趣,「在行」上的很多人我都想约见,比如打牌的冠军、武术冠军。这有种原本生活在各自的岛屿上,突然发现新大陆的感觉。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这种差异化对我来说就挺有趣”。
比如结婚,“人的生命将会越来越长,150年里,拥有爱情、婚姻、家庭的状态是我很期待的一种体验”。
如果有时间,“我还想体验做女人、做机器人的感觉,不断尝试,才能拓展可能的边界,这句话适用于创业,更适用于人生”。
对姬十三来说,一个人的丰富性,才是他或她的魅力所在,“这才是能持久打动人的东西。”
而谈及对现在女性生存状态的看法,姬十三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给出了别样的见解:“现在社会的确会对女人有一些偏见,比如会有‘剩女’这个词,而没有‘剩男’这个词,尽管实际也有剩男的存在。
青春的本质是一种心态,它可以永在,五十多岁可以和二十多岁活得一样。只是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说,女性有她的特殊性。不过,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未来,当生命本身跟年龄无关、跟性别无关的时候,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剩女’,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一点很难通过文化去改变,只能通过科学。
另外,现在身边很多女性朋友选择丁克或者冻卵,这一代人逐渐开始选择了与上一代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相信慢慢地,当我们成为上一代人,现在的很多现象也会一一瓦解。”
生育是一个一直被社会高估的女性之“用”,其实同时也有很多女性被低估的地方。在最近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姬十三认为互联网领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有时反而女性更占上峰。
“现在「在行」的管理层中,女性就占一半。其实女性整体会更敏锐,特别在人际交往方面,所以她们普遍在交流的岗位做的比较好,但因为更敏感、更敏锐,波动性相应会比较大。同样地,男性在工作中也会有他的优势和局限。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群体之间的差异。”
在姬十三看来,拓展生命意义本身比探讨男女差异更有价值。
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去追寻的是自我人生的“丰富性”,增加自己生命的层次与厚度。男人和女人没有可比性,每一个你和我之间也没有可比性。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是女人,我该做什么。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越来越多,谁知道以后性别一栏,会不会有更多选项呢?
作者: Lyn
Lean In Shanghai 品牌运营官
从事企业和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目前就职于一家国际顶尖的公关公司。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曾做过媒体记者,采访泛珠江三角洲的九位市长;也曾作为商业案例作者,对话分众传媒等知名企业高层。参与过多项公益活动,在AIESEC(世界最大的青年学生组织)期间带领团队创办过一个致力于改善上海智障人士生活质量的公益项目,并作为中国代表,前往土耳其做国际志愿者传授成功经验,帮助提升当地智障儿童群体的关注度并策划定期关爱行动。爱文字、爱旅行、爱健身、爱公益、爱一切美的事物。柔弱的外面下有一颗坚韧的心,是国家射击二级运动员。
内容原创,版权归Lean In Shanghai所有。
如需转载,须注明本公众号账号 (leaninshanghai)并附上二维码及作者简介。
添加weloveleaninshanghai为微信好友,随时关注我们动态
投稿或合作 | leaninshanghai@foxmail.com
微博 | @Lean-In-Shanghai
LinkedIn | Lean In Shanghai
豆瓣 | Lean In SH
▷ 如想更深入地了解Lean In Shanghai,可进入官方微信平台主菜单栏,点击“关于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 Lean In Shanghai 精选文章:
▷ 致 · In人生专栏文章:
Interesting x Niubility = Infinity
致 · In人生 Vol. 2 | Interesting × Niubility = Inf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