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晚,抱着二宝,坐在客厅,百无聊赖,将U盘与电视相连接,切换至U盘资源,从茫茫片源中找寻一部消磨时间的影片,《布鲁克林》这部电影映入眼帘,观影也需要缘分,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观看有缘的电影。
影片开始,天蒙蒙亮,女主角Eilis表情呆滞地离开家中,前往教堂,和老板Miss Kelly以及另一名同事坐在一起,Eilis困乏不已,哈欠连连,Miss Kelly瞪了一眼Eilis。从教堂离开,前往Miss Kelly的杂货店,开门进入之时,Eilis有话想对Miss Kelly讲,然而刻薄的Miss Kelly转过头说了一句话,“如果给我添麻烦的话就不要讲!”紧接着,开始上班,杂货店内人头攒动,Eilis和同事们在忙碌着,表情冷漠的Miss Kelly站在一旁,一双势利眼扫视着顾客们的地位,面对衣着光鲜的阔太太,要求Eilis直接接待,丝毫不顾前面排队顾客的意见,Eilis无奈之下只得照办,Miss Kelly貌似开玩笑地奚落嘲弄衣着寒酸的顾客,杂货店打烊之时,Eilis鼓起勇气,告诉Miss Kelly她要离开爱尔兰,前往美国,Miss Kelly又开始嘲弄Eilis的姐姐,说可怜的Rose只能下半辈子照顾你们的母亲了。离开爱尔兰前往美国的头天晚上,Eilis和闺蜜Nancy参加了一场舞会,漂亮、性感、爱打扮的Nancy成为舞会的主角,而Eilis无任何出彩之处,如同一只丑小鸭般笨拙地站在一旁,在爱尔兰Eilis将永无出头之日,于是进一步坚定了前往美国的想法。
乘船离开,Eilis的母亲和姐姐Rose前往送行,一路上颠簸呕吐,在一个“老司机”的带领下,教Eilis这个“菜鸟”如何做才能像一个美国人,顺利通过美国海关的盘查,在资助人的安排下,来到一个寄宿家庭里,初来美国的Eilis和一同寄宿的姐妹们相处还算融洽,平日里在布鲁克林的一家百货大楼里当售货员,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里打工,无依无靠,除了写信与家人联系,别无他法,乡愁蔓延开来,情绪有些伤感,上班时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神父(资助人)来开导Eilis,帮她在布鲁克林大学报了夜校,学习记账,一周三次,然后带她来到为无家可归的爱尔兰老人举办的圣诞节聚会上,Eilis好奇地问神父,他们为什么不回爱尔兰?神父回答:“如果像你这样的年轻有才的女孩都没有发展空间,他们这样的人就更没有生存可能了。有些人来了50年了,和老家联系不上了。以前就是他们这些人建造了隧道、大桥、公路,没人知道他们现在靠什么生存。”这时一个爱尔兰老人唱起来爱尔兰民谣,如同爱尔兰风笛般清澈、空灵,一群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爱尔兰人听得乡愁涌上心头,眼泛泪花。在音乐声中,Eilis冒着雪花步行返回住处,一路上眼神坚定,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在美国混出人样。
回到家中,和房东老太太聊了会儿,也如愿获得入住地下室的资格(独立房间,无需与其她姐妹同住一室)。在一次爱尔兰舞会上,Eilis认识了意大利大男孩Tony,两人成为朋友,无话不谈,Eilis的梦想是先学记账,最终目标是当会计,而Tony目前是一名管道工,理想是建立一家建筑公司,两个漂泊的年轻人在异乡得以相互抚慰孤独寂寞的心灵,身在异乡的Eilis很快适应了美国的新生活,一切都如愿、顺利地发生着,考取会计证书,去Tony家见了对方的家人,确立了恋爱关系,百货大楼的工作也得心应手,和Tony一起来到海边游泳(虽然海滩人满为患,也说明了美国的繁华,为下文衬托爱尔兰的凋零作铺垫),每天努力赚钱,为了买船票回爱尔兰看望母亲和姐姐,看似生活、工作、爱情如此顺利,这时噩耗传来,姐姐Rose溘然与世长辞,Eilis悲痛不已,和母亲通完电话,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和男友Tony商量,要回爱尔兰陪母亲一个月,离开美国之前,如胶似漆的两人来到Eilis的房间——地下室,同枕共眠,共度良宵,次日办理了结婚证,办证期间偶遇了爱尔兰一家人,寒暄几句得知对方的亲戚同Eilis是老乡。
Eilis乘船返回爱尔兰,陪着伤心欲绝的母亲,参加闺蜜Nancy的婚礼,同以往一样参加舞会,从美国归来的Eilis已非当年的丑小鸭,已蜕变为打扮时尚、引人注目的白天鹅,在母亲的介绍下认识了Jim,Jim的父母把当地经营多年的酒馆交给儿子,两人去乡下别墅养老,经济条件在当地非常不错,Eilis的母亲也希望Eilis留下来,渐渐地Eilis似乎忘却了美国的Tony,从美国寄来的信件未拆封便放入抽屉,Jim也带着Eilis来到海边游泳,爱尔兰的海滩空无一人,相比于布鲁克林拥挤的海滩,这里堪称天堂,Jim对Eilis讲:“或许在你看来,我生活地非常容易,接管父亲的酒吧,住在父母的房子里,我能想象到外人是怎么看待这一切的。但其实并不是那样,我从没去过任何地方,我甚至都没有到过英格兰,我想去看看伦敦、巴黎、罗马,还有纽约。一想到我这辈子可能都踏不出爱尔兰,我就觉得可怕。”这番话讲完,在Eilis的心目中,Jim也是有梦想的富二代,并非纨绔子弟,爱情的天秤渐渐地偏向了Jim,远离了Tony,与Jim的父母见面之后,也许求婚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Eilis也不打算回美国与Tony共度余生。
可惜,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刻薄的Miss Kelly将Eilis叫来谈话,告诉她,布雷迪太太(前文提到的阔太太)的侄女在布鲁克林居住,那天在市政厅见到了Eilis和Tony登记注册结婚,世界竟然如此小,面对阴险刻薄、见不得别人好的Miss Kelly,Eilis已知晓该如何选择,坚定地告诉Miss Kelly,我是Eilis Fiorello(意大利姓氏)。离开Miss Kelly的房子,情绪失控的Eilis打电话预订次日的船票,回到家中告知母亲隐瞒结婚的事情,母亲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却神情镇定地告诉女儿,我有些累了,再见!我只说一次!然后拥抱女儿后伤心地转身离去,失魂落魄的Eilis站在房间里用手轻抚每一个物件,彻底与家乡告别,临走之前给Jim留下一封信,离开爱尔兰,在船上,一个“菜鸟”向Eilis求助,Eilis如同当年的“老司机”一样,告诉套路如何走,帮助她顺利进入美国。阳光灿烂的午后,身着碎花裙的Eilis再次见到Tony,两人相拥而泣,画面定格,如此美好。
看点一:服装
电影的服装设计极赞,从头到尾非常贴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演员的身份、心态与性格,画面清新脱俗,令人眼前一亮。
看点二:音乐
音乐从头至尾轻灵飘逸,婉转动人,尤其是讲述悲欢离合的情节,音乐催泪,尤其推荐爱尔兰老人的爱尔兰民谣哼唱,闭眼倾听,如同爱尔兰风笛在演奏,如此清澈、空灵。
看点三:演技
女主角的演技无需多说,非常非常赞,西尔莎·罗南凭借此片提名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主角,两个男主角表演精湛,展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好男人形象,饰演Miss Kelly的女演员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尖酸、刻薄、势利、爱说是非的爱尔兰老妇人的形象,可谓入木三分。
感悟
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应该在百年之前,当时美国正在崛起,欧洲已经开始没落,数以万计的欧洲移民乘船渡过大西洋,涌入美国纽约大都市,好似当代的中国,数以亿计的来自三、四线城市、农村的大学生、农民工涌入一、二线城市谋生存,或者怀揣梦想,或者为了生计,渴望在大城市里拥有立足之地,电影中的女主角面临非常现实的两难选择,一边是梦想——立足美国,开创新的生活,另一边是家乡——小富即安,赡养母亲。到底哪边是正确的选择?其实女主角非常纠结,非常犹豫,难以抉择,最终其实是Miss Kelly逼她做的决定,不得不离开爱尔兰,重返美国。虽然远离家乡,漂泊异乡,令母亲失望透顶,也辜负了Jim的爱,然而美国也有远大的梦想和痴情的丈夫,也许有人会指责女主角脚踏两条船,摇摆不定,不赡养母亲,薄情寡义,未尽孝道,其实,如果我们处于Eilis的境地,也会如此纠结,选择无所谓对错,人心无所谓善恶,心安即是归处!
今日大年初五,破五之后,在外漂泊的人们陆续离开家乡,返回工作、生活、学习所在地,大年三十曾撰文《漂泊的灵魂无处安息》献给背井离乡、过年无法归家、在外漂泊的人们,今日大年初五,谨以此篇文章献给回家过完年、即将离开家乡的人们。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唐)白居易《初出城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