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斯卡可谓是看点十足,不少人在社交网络上许下直播吞下各种化妆品的誓言只为见证莱昂纳多打破陪跑小金人的魔咒,而我趁着空隙把大热的好片看了个遍。
第一部应该是野马,一个讲述了五个姐妹和封建旧俗作斗争的故事。凌晨失眠时点开的片子却让我看得愈发失眠,最后还是带着心里的五味杂陈睡着的。
第二部是大空头,金融界的风起云涌。我是一个对金融并不感兴趣的人,所以一开始想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两点:一、电影评价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局外人也能快速掌握金融信息”;二、电影中有几位明星客串而且用老百姓的方式解释金融名词。看出来了吧?我只是想有人给我解释明白那些复杂的专有词语。然而,看完这部电影我就震惊了,原来在平静的生活下早就有这么一群简直可以被称为是天才的人,用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前奏,并且最后还大捞了一笔。作为一部题材或许不那么有趣的电影,它让我收获到了太多意外的知识。
第三部是聚焦,讲述了早年间Spotlight 新闻工作室揭露神父性侵上万儿童的罪行。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让我完全忘记我是因为Rachael McAdams而点开的电影。一部纪实电影能这么让人融入其中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因为我投入到看完以后甚至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虽然对这些片子我都有太多的感受想表达,可唯一一部能让我在凌晨两点爬下床拿起本子奋笔疾书的,是《Brooklyn》。
影片一开始就表明Miss.Kelly注定是个不讨喜的角色:刻薄、严苛、势利……一些市井小民的性格在她身上暴露无遗而就是这么一个令人讨厌得牙痒痒的角色把剧情带向了高潮。世界就是那么小,例行周日买熏肉的Mrs.Brady从侄女那儿听说了女主角Ellis的婚事。在我的脑海中,剧情发展应该是提到Mrs.Brady后表述如今的她地位大不如前,连身体都每况愈下,而在看到Ellis和Jim好事将近后,Miss.Kelly希望她看在以前曾一起工作的份儿上日后不忘旧情。毕竟,人物设定中,势利这一点在影片开头不过五分钟的地方就是体现出来了。然而,她步步紧逼,最后竟说出了女主完婚的事实。这几个镜头在我眼中甚至变得恐怖了起来,Kelly的笑也随之令人毛骨悚然:你那么轻易的就到美国生活了,可还不是有把柄在我手上。
“我已经忘了。”和Kelly一样,我刚开始也以为是Ellis为了逃避话题所说的借口,直到她打断Kelly缓缓说出“爱尔兰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在看前半段电影时一直环绕在脑子里的对比也冒出来了。
爱尔兰没变,是她变了。
最容易看出来的一点是衣服。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时感谢姐姐所买的衣服;轮船快停岸时同房间的女士帮着打扮,但无论穿衣风格在那一瞬间变得多成熟,眼线睫毛膏口红等装备多么一应俱全,从眼神里透露出的青涩稚嫩是遮盖不住的;初到布鲁克林,发现原来其他人觉得她的穿着像“干净的挤奶女工”,发现原来去海滩要带太阳眼镜,发现原来泳衣要事先穿在里面;在回到爱尔兰的日子里,她的穿衣打扮依然是American style,即使在买菜回来的路上也有人说喜欢她的一身打扮;和朋友一起去海边,只有她把泳衣事先穿在了里面,惹得大家惊讶、羡慕……渐渐地,在爱尔兰的生活如鱼得水,无论是工作、爱情、亲情、友情。“如果这一切能在姐姐走之前发生就好了。”只可惜没有去了美国的那段时间,她又怎么可能拥有现在的生活,又怎么能够轻车熟路地接替姐姐的工作。想想便知道,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只是按照原先设定好的循序渐进的发生着罢了。
两位男主角的对比是影片另一让我沉迷的伏笔,也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年轻女孩在面对抉择和诱惑时的态度,现实的让人感到有些疼痛。
不得不说,在Tony向Ellis求婚时我并不希望她答应。两人相识的有些仓促,同时在Ellis的对比下Tony显然并不够出色。能说服我的恐怕只有一点,Tony是唯一一个在Ellis刚来布鲁克林是让她开怀大笑的人。而当Ellis返回爱尔兰的时候我又开始担心她会忘记远方的那个他。在别人眼中,Ellis聪慧勇敢,而Tony的自卑在他向弟弟请教时暴露无遗;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出现了无论是谈吐还是身世都能够秒杀Tony的男二号Jim。果然,Ellis开始不给Tony回信,一封封收好却都放在抽屉里,想要回信时却发现无从下笔……
那时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句话:如果喜欢上了两个人,选后一个,因为第一个如果足够优秀就不会出现第二个了。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几乎坚信这句话是对的,还曾翻来覆去地证明给自己看。可看了电影才真正理解,这世界并不是所有选择都能快速的给出答案,选择越多越困难。
镜头一转,Ellis又踏上了驶向布鲁克林的轮船,她靠在栏杆上,望向远方,一如当时给她指导的那位红衣女子。不久,一个小女孩开口向她打招呼,与Ellis去的时候一样青涩。“他们说,布鲁克林有许多爱尔兰人,那儿有家的感觉,真的吗?”是的,我在心里替Ellis回答,只不过那感觉是Tony给的。她开始向小女孩交代着,不要吃晚餐;用行李箱挡住洗手间的门;装扮要成熟些;眼神要坚定……然后又一次出现了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话——
“You have to think like an American.”
阳光正好,温暖依旧。这八个字是我对影片最后一幕的描述。
旁白说着,“你终将捱过这一切,也并不会被击垮,然后你会发现有一个人是只属于你自己的,那才是你安身的地方。”
选择是自己做的,不能后悔。来到布鲁克林,就意味着和爱尔兰不能再感同身受。只要漂泊,无论在哪儿,都一样。
最后写给自己:每当不知所从的时候,就停下来,回到原点,回到内心最深处的地方。然后继续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