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指在我们成婚之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原生家庭”这个词备受读者关注。人们已经注意到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情、为人处世、价值观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身的问题和自身家庭的问题归责于原生家庭。
我是一个不擅于表达自己的人,多年的自我觉察训练和个人成长,让我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擅于表达自己,因为从小我的感受就很少被父母所重视,即使我鼓起勇气跟父母讲了我的想法、观点,得到的回应很可能是:小孩子懂什么!所以我在经历了表达挫折之后选择缄口不语,再后来就想,反正说了也没有用,还不如不说;再再后来,我选择了不说,甚至选择了不去感受。也许有朋友会说,在种种原生家庭的伤害中,你的这点小事算什么呢?的确,我妈妈不重视我的表达,在不胜枚举的原生家庭之伤中确实算是小事,但影响极其深远,时至今日依旧左右着我的言行。比如昨晚,晚饭后朋友们在我家喝茶聊天,大家茶逢知己,聊得很嗨很晚,在告别之前,我为大家准备了银耳羹做宵夜,我当时意识到当日的银耳羹对其中一位朋友来讲偏甜了,我心里纠结着要不要告诉她我的想法,由她选择是否吃这碗宵夜或者给她换其他的食物,当时我犹豫了,且选择没有说。这位朋友很给面子,吃完了整碗银耳羹,但我知道,她吃得并不像其他人那么开心。
看了上面的事例,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认为我的犹豫不决是跟我妈妈的强势有关系呢?你是否想过,你现在人际关系中的不愉快,比如经常委屈地接受领导不公平的工作安排,或者难以开口拒绝朋友的要求,你对孩子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等等,都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跟你和父母的关系,尤其是跟你和母亲的关系息息相关?
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怎么来的?我们要如何从这些负面影响中走出来,重新书写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家庭故事?在由韩国家庭咨询大师李南玉所著:《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一书中,作者指出了原生母爱是一切关系的源头,我们跟养育者所形成的依恋关系决定了我们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好的安全型依恋人格,让我们自尊、自信、勇往直前,对困难无所畏惧,在情感上易于与人接近。不好的依恋关系,如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不擅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抵抗型依恋人格的人渴望与他人在情感上变得亲密但期望过高;混乱型依恋人格的人害怕受伤,无法信任他人,难于与他人维系关系等。
作者还为我们讲述了4种有问题的母爱及其形成的原因:不懂放手的妈妈、总是报怨的妈妈、不管不顾的妈妈和偏心眼的妈妈。这4种问题母爱,是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早年妈妈与我们的关系,内化造就了我们的依恋模式,进而影响到成年后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我们与伴侣、孩子的关系,我们的人生和家庭承载的负面情绪和创伤也因此而来。作为一位具有30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家庭咨询大师,作者根据自己做家庭心理咨询的经验积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方法。
作者给到我们的解决方法叫“建立家庭”,是以精神科医生雅各布.利维.莫雷诺发明的“心理剧辅导”为基础,融入美国家庭治疗专家维吉尼亚.萨提亚的“家庭雕塑”家庭治疗技术后发展起来的。“建立家庭”就是塑造新的家庭结构,重新书写家庭故事。
讲到这里,也许有朋友会心存疑虑:你所说的是一种家庭心理治疗的方法,我又不是心理咨询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是的,“建立家庭”的确是一种家庭心理治疗的方法,但是,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即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我们提供专业的帮助,同时,“自助者,人恒助之”,个人的觉知、成长和对“建立家庭”操作原理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知道”、“看到”自己发生过什么,才有可能让我们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重新书写家庭幸福故事。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走进咨询室进行家庭心理治疗,但是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学习、成长,看到、接纳、疗愈我们曾经的伤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给到我们的是一个怎样的方法:
首先,绘制“家庭族谱图”。
咨询师同来访者及其家人一起绘制来访者的“家庭族谱图”。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来访者家庭的整体信息,厘清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引导、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将家庭几代人的关系呈现在家庭面前,让来访者及其家人对家庭内部的运作习惯和关系模式有初步的思考。
其次,实施“建立家庭”的步骤。
第一阶段:安慰和治愈阶段
这个步骤是来访者及家庭成员分别表述自己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包括两种沟通方式,语言沟通方式和非语言沟通方式。目的是让每一位来访者及家人都能够自由、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操作:
1. 某一成员讲述关系
由一位家庭成员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述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语言即说清楚关系如何,非语言即用行动跟其他成员构成身体姿势、空间位置上的不同。如“我们关系很好”,通过面对、靠近等动作反应关系的亲密、友好;又如“我们根本合不来”,就通过转身、背对、走远等方式表达两人关系的疏远等等。甚至可以辅助道具来表达内心感受,比如在身上绑上石头表达压力很大等。
2. 咨询师体验、表达某一成员的感受
在这一位家庭成员将自己心中的家庭关系表述完后,由咨询师或者助手扮演这位成员,体验这位成员所处的家庭氛围和可能的情感,并且把这些情感一一表述出来。
3. 咨询师询问其他成员的感受
咨询师向其他每位家庭成员提问当下的感受、感觉,被提问的成员不需要仔细思考,只要提供当下自己最直观、真实的感受即可。
咨询师在向其他成员提问时可以遵循“长者优先”的原则。
4. 某一成员的旁观与疗愈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咨询师与其他成员互动的过程中,这位成员要作为旁观者冷静思考和分析其他家庭成员的感受,从而对家人产生认知上的转变。
至此,这一位家庭成员的治疗告一段落。接下来,其他每一位成员重复上面的过程。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
1. 自主调整
咨询师组织来访者与家人自主调整关系的位置,目的是消除家人间的负面情绪。因为是所有家人共同参与,所以这项工作有可能会比较艰难。
2. 询问感受
调整之后,咨询师向每一位家庭成员询问他们的感受如何?与之前有什么不同?
心理状态良好的成员,经过调整之后可能会实现情感上的治愈,他们接下来只需要通过实践来维持自己喜欢的家庭状态。
对于不能自主将家庭结构调整到自己喜欢的状态的成员,还需要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
第三阶段: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需要来访者及家人将自己的情感回溯到原生家庭中,寻找负面情感的根源,通过溯源,先解决上一辈的矛盾关系,再让下一辈的矛盾得到解决。这个环节即是心理学“先夫妻,后子女”的原则,当夫妻关系处理好了之后,才有可能处理好亲子间的关系。
有时候夫妻矛盾可以在相互的包容与道歉中得到缓和,同样的,父母需要鼓励和接纳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倾诉将心中的负面情绪流淌出来,才能逐步治愈过往形成的创伤,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对于不能出现到咨询现场的家庭成员,咨询师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现场成员完成情绪的表达,从而推动疗愈的进程。
第四阶段:保持阶段
在经历了前面阶段的重重困难后,新的家庭相处模式得到形成,之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持这个良好的新模式。
如何保持呢?
1. 探索适合自己的日常维持方法
每个家庭成员在咨询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探索自己的办法,这些方法需要是具体可行、有利于维持良好家庭模式的,可以小到给家人发一条暖心的短信、睡前道一声“晚安”。
2. 咨询之后实施维持方法
在咨询结束之后,每一位成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己的具体方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效果。
3. 随后的咨询中检查、调整维持方法
在后续的咨询中,咨询师会检查来访者及家庭成员的实践情况,确保每个人都为建立新的家庭模式,书写新的家庭故事而努力。
在经过咨询而得到转变的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往往会惊叹:在“建立家庭”后我好像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整个世界仿佛都变了。
“其实世界并没有变,真正改变的是来访者及家人的内心。”
以上就是作者在《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一书中“建立家庭”的咨询方法,就治疗效果来说,“建立家庭”一般需要3个小时,却相当于20次以上的个人普通心理咨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完成。
结束语:我们在此触及“原生家庭”、“代际创伤”这些流行概念,重点不是为了挖掘父母的不足,发泄对父母的不满,而是觉察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舒服的行为模式,探索其来源,思考可给我们提供帮助的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资源,及时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让我们尽早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重新书写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家庭故事,让代际创伤止于我们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