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故事:男人带儿子去亲戚家做客,临走时被村里人围住了。村庄里的人都怀疑男人偷了东西,但是男人没有偷,村民也没有证据,只是异口同声的指责男人。男人没有再解释,只是带着儿子走了。儿子问他为什么不解释?男人说:“解释了他们就会相信吗?他们没有证据却坚信是我偷的,证明我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会说我在狡辩。”儿子说:“但是不解释的话他们会说你默认的!”男人说:“有区别吗?默认和狡辩?结果无非都是一样的。”
最开始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才十几岁,因为它是以寓言故事出现在书上的,当然会觉得说得对,但是不会思考为什么对。后来长大些却不能认同,不能释怀,觉得还是要解释的,至少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态度,默认是你承认了,狡辩是你不承认,不管对方相不相信,至少他们不能说:“看,承认了吧!”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想法。
后来再想的话,其实是我们钻了牛角尖。解释的前提是可以对结果带来影响。故事里这种情况,男人如何回应对村民的想法有改变作用吗?他们只是为这件事找一个结果,他们认定男人就是这个替罪羊,那么男人的说法不会有任何影响。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对一个人说话,是你传达出的意思重要,还是另一个人理解的意思重要?也可以换句话说:你没有某个意思,但对方觉得你有这个意思,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
那另一种情况,“好心办坏事”和“坏心办坏事”的结果都是办了坏事,那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去深究办坏事的人到底是好心还是坏心?
光是写出这几个问题就已经让我头疼了,感觉自己都不会说话了,绕来绕去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人的语言有很大的局限性,面对面交流时,我们可以根据语气和表情来辅助了解语言,文字交流则更片面,极易造成误会,词不达意。
在我的意识里,我还是愿意让对方了解我的真实想法,能不造成误会尽量不让对方误解。能一句话解释清楚的事情,就不让它变成隔阂。但更多的时候,人与人交流无法真心换真心,你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心里已经有一个答案,尽管那个答案和你大相径庭,但没办法,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能做的只有问心无愧。
每当面对别人的误解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感觉很绝望,成年人应该都能理解到那种对生活和人类的无力和绝望感。但是说句俗话:“懂的人没必要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也没用”、“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做自己能做的,问心无愧便好,别人的想法真的不重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