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作赋,是仅仅与其胸襟抱负、志趣情怀有关?还是与身份地位、权势财富有关?《随园诗话》作者袁枚认为与后者是有极大关系的。还举例说明:“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皆作郎中时诗也。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不过,他对早期胸无大志,后来飞黄腾达之人,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变化有点看不上眼。
对此,我也有同感,吟诗作赋的确与作者的身份地位有极大关系。有些指点江山抒发情怀气势磅礴的诗文,假如出于平民百姓之手,一来无人诵读难以流传,二来别人读来非但不觉有气势,反而觉得好笑。有平民得一联:“尽揽天下青铜戈,独掌手中白玉玺。”且不论工拙,放在封建社会是灭九族的罪。放到现在,只是惹人发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