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摆停,猪了个球在杭州某高校篮球场投放的终端设备也无人维护,不到半年时间基本已荒废,前不久已经被该校撤出篮球场。查询工商信息显示,成立于16年12月份的猪了个球的主体公司嘉兴市单身狗贸易有限公司已经注销。
从最初的问世,就充满争议,可以说是整个共享产业链里典型的负面,然而即便是这样,这家名叫“猪了个球”的首家共享篮球公司却逆势拿到了一家上海投资机构的1000万Pre-A轮融资。
很多人会说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我却不赞同,我倒认为这像是机缘巧合的秀,滋生了整个共享经理的泡沫增长,再这之后,随后的共享雨伞、共享健身仓、共享卫生间等等层出不穷。
包括到今天,很多人都并不明白马笛儿的出发点在哪,可能正如一位摩拜的投资人则评价共享篮球“可能是一个公益项目,而不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伪需求的项目,终究是要陨落的。然而,即便是这场无厘头闹剧已经收场,但伴随的泡沫,只能创业者自己买单了。
很多创业项目从生到死都未曾被大众关注到,偏偏一个注定失败的案例被放大被各种报道,百度新闻搜索一下,可以看到大概1年半时间有34万篇。
试曾想,对本已处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关于这个圈子,可悲的是很多不成熟不靠谱的项目仍在滋生。同样,值得欣慰的,一些优质的项目,逃过了这场泡沫灾难,活了下来,正如下面要拿来做对比的覆盖大健康产业+移动出行的新移动场景服务营销平台——眯会儿车载按摩垫。
与猪了个球不同,眯会儿这家公司前身是作为全国的共享按摩椅运营商。基于固定场景营销的限制,团队自主研发了车载按摩垫,将固定场景搬到了车上。
按摩椅的市场,是相对有局限性的,而按摩垫就大的多了,这几年网约车的争夺不说,光现有的出租车就已经近300万的量。而数据显示青年亚健康状况已经高达70%,线下门店、共享按摩椅这类固定场景的按摩服务,从时间成本和消费成本来讲,都并不符合高强度工作的都市青年。而车载概念,可以说是整个大健康产业的转折点。
对于两点一线的人而言,花上一点零花钱,在上下班的路上,给身体做一次放松,虽然达不到治疗效果,但是放松保养总归是好的。
我有幸体验过这款产品,从外观设计到实际效果,都很满意。可能是于我而言,共享按摩椅的机械式滚轮设计在按摩的过程里,会产生刺痛感让我感觉并不舒适,而眯会儿按摩垫的气囊相对较为舒缓,我更喜欢。
3、5、8块的收费,搭配不同的时常,大致满足了许多不同里程的消费者,这十分合理,足以证明创业者在市场调研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其实整个车载按摩垫的行业,除了眯会儿这家,还是有几家竞争对手的,但都陆续的倒闭了,反而它这家现在活的很滋润,目前已经在全国的40个城市,签约了12万台,实际铺设量也突破了1万台。
18年的今天,从已有的50个城市合伙人,目前正在火热招募,预计是增加100个合伙人,和在年底增加铺放3万台的按摩垫运营。
其实早在整个产业曝光之初,许多的同行VC都是有过关注的(当然到今天肯定是更加关注了)。一开始确实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介于刚需与伪刚需之间的车载按摩垫,到底有没有市场,这是一个问题。
可是再精密的计算,最终的结果是还要拉到市场上去看一看,那只能等等看了。因为,产品的运营和用户的接受度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分析分析数据就能够完美的得到的。
而活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事实证明,它真的活下来了。在很多时候,市场给出的回应也是与内心预设有很大的偏差的。我今天大谈的“精众”,其背后带来的消费升级,对很多产业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就造就了创业者的机遇。
如果你今天去了解这个项目,你会得到非常大的改观。为什么?因为商业模式的转变,是它有底气继续招募合伙人的底气,与半年前不同,今天的眯会儿按摩垫,已经摆脱了以用户扫码收益作为最终收益的单一性。
今天的眯会儿按摩垫,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移动出行场景营销平台,凭什么呢?因为扫码支付,只是作为它用户流量的一个导入了,未来的市场核心盈利点已经分成扫码收益+车载广告(语音、banner、开屏)+商城+周边异业合作几块业务了。
根据其内部提供的数据表面,在某城市,500台按摩垫的广告全年包干收益共计70万。
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当下的浪潮里,应该要杜绝盲从,有自己的定位和对市场细致的考察,这样才能不栽跟头。
所谓的资本的寒冬,其实并不成立的,只是掏钱的人更加理智了而已。
一个好的产品,自然会在市场有一席之地,而一个优秀的项目,自然能在风暴里找到灯塔,到达彼岸,得到更多人的拥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