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一天不仅是小朋友的节日,也是申城绝大多数人的节日!
因为“6.1”的谐音不是“蝼蚁”,而是“路易”抑或“路逸”,又或者是“路怡”、“路宜”。总之,路通了——2022年6月1日零时起,申城市域内的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全网恢复基本运行,至于对江轮渡(含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客运)也有序恢复运行——曾经的咫尺天涯,刹那间变成了坦途。
路是干嘛的?当然是用于人走车行的。路通了,意味着人可以出现在路上或行驶在路上的车辆中,也意味着诸如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可以恢复正常运行,而私家车和单位用车只要不是在目前已经变得极为狭小的受限区域就都能够正常出行。
密如蛛网的交通网络瞬间变得如此四通八达,一夜之间就将无数人的生活半径扩张了千百万倍。与之相适应,许久不曾光顾的单位可以触达,许久不曾谋面的亲朋好友可以互诉衷肠。
2个月,60天,1440个小时,86400分钟......何等漫长的等待啊!6月1日,我们终于迎来从室内到小区,再到社区后的更大空间的跃进,终于从步履蹒跚的缓慢节奏中解脱出来重新拾起步履匆匆的快节奏与高效率。
俺足不出户整整两个月,在申城比俺少的也有50多天,如远郊的金山、崇明、奉贤等地居民;比俺多的也大有人在,最多的可能接近80天。不要说80天、50天,哪怕是十几天都会令人不适;不要说那些生性好动的年轻人乃至小朋友,哪怕是像俺这样有岁数的人,也会颇感不适。
短暂的放缓脚步,是为了更加快速的前行;适当的休眠,是为了更加昂然的奋起。这——既是大局,没办法,必须以大局为重;也是主动调适,必须张弛有度。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广大市民的集体性“静如处子”,才有今天开始的“动如脱兔”。来之不易,来之不易啊!
有道是:事非经历不知难。说来之不易,是因为在这个开埠近180年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绝无仅有,是因为在全世界20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中绝无仅有。六七十万人的“中招”,近百万人的GL,两千五百万人的静默,时间长达两个月甚至更长,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极为深远,足以载入史册。
倘若我们简单回溯近三个月中数字曲线的跃动,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申城情况最严峻的时候是在4月上旬和中旬,两个数据的最高点分别出现在4月10日和15日,然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倒V型”反转。从时间分界线看,在这个最高峰的左侧与右侧几乎各占一半。
不断跳升的数据,令人心悸;缓慢下降的数据,令人焦虑。我等见过一些世面,虽然也有困扰,但总体上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日常起居照常,日常工作在换了轨道后也是照常,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人,的确是在各方面受到了影响,甚至是严重影响,这也是毋庸讳言的。
记得有一个在疾控领域比较顶级的吴姓专家在4月7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在理论上”申城的“社会之面”需要10天到两个星期才能消零,结果却是整整晚了25天。由此可见,也说明申城这次遭遇的困难有其特殊性。迄今为止,尚未完全使之销声匿迹,可见其难度之大。
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申城相关数据进入高峰期后的演绎情况——
4月10日,914+25173例(没有肺部感染症状的数据最高峰)
4月15日,3590+19923例(被确认感染的数据最高峰)
4月19日,2494+16407例(被确认者首次下降到2000+)
4月21日,1931+15698例(被确认者首次下降到1000+)
5月1日,727+6606例(0+0)(被确认者首次下降到1000-,没有肺部感染者首次下降到10000-,被感染者和没有肺部感染者在“社会之面”首次为零。这一天是一个“里程碑”)
5月2日,274+5395例(0+0)(被确认者首次下降到500-,没有肺部感染者首次下降到5000+,连续第二天被感染者和没有肺部感染者在“社会之面”为零)
5月3日,260+4722例(没有肺部感染者在“社会之面”出现,连续三天为零戛然而止)
5月6日,253+3961例(没有肺部感染者首次下降到3000+)
5月9日,234+2780例(没有肺部感染者首次下降到2000+)
5月10日,228+1259例(0+0)(没有肺部感染者首次下降到1000+)
5月14日,166+1203例(0+0)(被确认者首次下降到100+)
5月15日,69+869例(0+0)(确认者首次下降到100以下,没有肺部感染者首次下降到1000以下,连续第三天0+0,标志着首次“社会之面”消零。这一天,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
5月16日,77+746例(0+0)
5月17日,96+759例(0+0)
5月18日,82+637例(0+0)
5月19日,88+770例(0+3)(连续7天0+0后,“社会之面”死灰复燃)
5月20日,84+784例(0+0)
5月21日,52+570例(0+0)
5月22日,55+503例(0+0)(第二次“社会之面”完成流行病学意义上的消零)
5月23日,58+422例(0+0)(没有肺部感染者数据首次下降到500以下)
5月24日,44+343例(0+1)(确认者数据首次下降到50以下,但是“社会之面”出了问题)
5月25日,48+290例(0+0)
5月26日,45+219例(0+0)
5月27日,39+131例(1+0)(第三次“社会之面”功亏一篑)
5月28日,29+93例(1+0)(没有肺部感染者数据首次下降到100以下)
5月29日,6+61例(1+0)(确认者数据首次下降到个位数,两个数据总数首次下降到100以下。但是,连续三天均有“社会之面”的暗流涌动)
5月30日,9+22例(0+0)(两个数据相加首次下降到50以下,“社会之面”再一次0+0)
历经两个多月坚持不懈的奋战,中国人口密度至少是其他中国内地任何城市3倍的申城终于从最高峰的一天26000下降到现在的近30,几乎相当于最高峰的0.1%,很不容易,可喜可贺!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上上下下许多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的结果。在此,必须对在这个艰难时刻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感谢!必须对长三角地区大批量安置申城GL人员表示感谢!必须对各地慷慨捐赠各类物资表示感谢!必须对活跃在小区、单位、工地的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必须对广大社区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必须对广大市民的默默付出表示感谢!
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意味着一个最具有活力的城市恢复了生机!意味着一度面临暂时困难的广大人民群众又能够生龙活虎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全身心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意味着通过辐射长三角进而辐射更广阔地区,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重新走上快车道!意味着与世界的联结与沟通可以“而今迈步从头越”并将逐步走上良性循环!
过去的两个多月,貌似伤痕累累,但也是一笔财富。透过其中,任何当事人都可以从中检视自己的不足,获取理性思考,并为自己今后的路走得更为稳健夯实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磨难本身可以使我们更坚强,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就申城而言,素来是开风气之先的,也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和巨大引擎,在这次变故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历练,一定会扎实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目标的达成,一定会为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一定会更快实现世界级城市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