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得到》看到一个专题——《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你自己》,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
“今天,你已被卷入‘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你需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产品能力,即把自己封装成产品,打造品牌的能力;
二、战略能力,战略就是取舍,对终局的判断力;
三、营销能力,成为行走的广告牌,把自己的能力卖出去的能力;
四、运营能力,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保持创造力。”
确实,在这个知识、技能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时代,倘若你前进的步伐跟不上大时代的潮流,跟不上绝大多数人前进的步伐,那么你就是在倒退。
俗话说,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你愿意做这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那个奋勇崛起、激动人心的后浪,因为,谁都不想被死。
终身学习的时代悄然来临,不进则退,没得选择。
千足金、万足金,还是那枚伪黄金?
职场上,很多人的简历看上去金光闪闪:高学历、名校毕业生、海外经验、世界500强的工作经历。纸上谈兵何其了得,薪酬要价恨比天高。
然而,某些人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却未必匹配得上他理想的岗位和薪酬。
根据人力资源相关数据统计,企业与新员工的蜜月期一般而言不超过6个月。6个月后,假设新员工的工作能力依旧达不到与高薪相匹配的期望值,那么很抱歉,老板只能跟你Say Goodbye了。
这世上唯有真金不怕火炼!
你只有由内而外把自己炼成至臻至纯的万足金,才经得起社会这道三味真火的万般锤炼,才能真正底气十足地称霸世界。
就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炼方法便是读书。
读一本好书如一位良师益友在侧。闲暇之余,读几本好书,不仅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还可以纵横古今,足不出户,也可广知天下事,品百态人生。
然光读书、读好书并不够。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读书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如果你对书内的知识点有疑问,只能自己经过思考与分析,才能找到答案。”
所以说,修身养性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要学会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不重外包装,你连怎么自己死的都不知道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家公司在招聘前台时都会要求“形象气质佳”。短短5个字,精准概括了公司对员工外形素质的要求。
然而,天生丽质就跟天赋一样难得,100个人中间也不一定出2个绝世美女或花样美男。
所幸,这世界上还有神奇的化妆和造型。
高级的化妆=现实版PS=婴儿般肌肤、瓜子脸、精致五官=“我本来就很美”。
成功的造型=丑小鸭→白天鹅,流浪汉→大帅哥=成功人士、职场精英。
5年前的初夏,我去一家单位面试董事长秘书一职。由于临时通知,我来不及回家更换衣服,便直奔面试单位。
我这个人从不化妆,不是因为相信自己天生美貌,只是在我看来,妆容并不那么重要。
那天,我上衣穿了一件黑色米色混搭的大格子棉麻娃娃装,下装是一条水蓝色的破洞牛仔裤。
初试的面试官是人事助理,性别女。面试过程中发现,她原来竟是我闺蜜的高中同学。
那天的初试还算顺利。
过了三天,我接到复试通知。这次准备时间比之前充裕,我又很认真地准备了一遍面试说辞,倒背如流。
那天,我挑了件米黄色的蕾丝连衣裙,依旧没化妆。
复试的面试官是总裁助理,性别男。几番聊下来,还算愉快。临结束时,他追问了我一句:“你平时化妆吗?”
“我不化妆,但是如果工作有需要,我可以学。”
“那你有正装吗?”
“没有,有需要的话我会采购。”
那一年,我成了董事长秘书,学会了化妆,学会了穿正装。
后来,我和这位初试的面试官成了好朋友。她私下告诉我,其实我们当初并不看好你,因为你第一次面试的着装实在太糟糕了,幸好复试的时候看起来清爽些,不然这位置还真有点悬……
或许我的经历你感觉不够深刻,给你讲个血腥的。
安东尼·高迪是天才建筑师,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巴塞罗那的圣家堂。
1926年6月7日傍晚6点左右,高迪从圣家堂的工地走出来,步行到圣菲利普教堂祈祷。他一边走一边低头思考圣家堂的工程细节,却没有看到一辆电车正朝他开过来。
结果,他被电车撞倒,还被拖行了整条街。
更惨的是,他常年为圣家堂耗费体力、精力,无心吃好、穿好,所以外表邋遢,被误以为是街头流浪汉,连路过的出租车司机都懒得救他,延误了送医。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医院也以为他是流浪汉,不以为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直到1926年6月10日,才有人认出他是当代最天才的建筑师高迪。但此时已经回天乏术,一代大师就在这一天离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社会很骨感,也很现实。人靠衣装马靠鞍,衣服还是要穿好一点。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也要靠吆喝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说,只要别人对你有认知,你就有个人品牌,并且时时刻刻经营着你的品牌。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你的一颦一笑都是在经营个人品牌。
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文字工作,自认为平时写点小文还是可以混口饭吃的。
作为全职妈妈的我,因为想挣零花钱,天天在朋友圈发布我要苦逼卖文的消息,却始终没人回应。
回头想想,没销路也是正常。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不是知名作家,也不是网红写手。人家要做文案,找个有门店的广告公司可比我靠谱多了。
挫败感,无力地在我胸口弥漫。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巷子深了,别人找你消耗的成本就高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寸时寸金。知名品牌尚且需要花钱打广告买观众的注意力,何况我们这种毫无辨识度的普通民众。
后来,我决定写公众号:一来,兴趣所在;二来,我想让别人看到我的价值和品牌。
古典建议:传播个人品牌不要憋大招,“高频次+小惊喜”是最重要的低成本品牌传播方式,要成为行走的广告牌。
于是,我开始高频出现在各个群组织:打早卡,晚卡,分享今日学习心得,热心帮助比我更白的小白,积极开发红包的巨大潜力。
小伙伴们的文上墙了,公众号拿原创了,群里分享干货了,我做错事了,一言不合就发红包,即使只是1块钱,那也满屏都是爱。
没有什么事情是1个红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2个……
我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小标签:暖心小姐姐,成为S写作班上新晋的实习班委。
或许我的经历不够劲爆,那么我们来看看艺术大师们。
毕加索和梵高都是近代著名画家,名声和艺术成就都很大,但是收入差距悬殊。
梵高这一辈子正式卖出去的话只有一幅,价值3郎;毕加索则是艺术家财富排行前三的人,是活着时作品就进入卢浮宫的第一人。
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爱画画,视艺术为最高追求。
但是毕加索有一点做的比梵高高明,他知道大众很少真的懂画,他们只需要故事。因此,毕加索卖画总是会提前召开记者会,抽着雪茄讲述其中几幅画背后的香艳故事,创造几个谁也不懂的名词,邀请巴黎名流讲述看画的感受……
有舍才有得,你不可能拥有一切
战略即取舍,英文中有个形神兼备的单词可做解释:“trade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下班后回家啃几本书,那么,你就不能看电影。你想下班后啃书,还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你就不能参加公司举办的聚餐party。
一般而言,距离学校、商场、医院、工作地点近的房子通常更贵。
你不能既要求这个房子周边生活设施齐全便捷,又要求这个房子又大又便宜。
同理。长得帅的未必挣钱多,挣钱多的未必长得帅。
“tradeoff”要求你必须知道每个选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
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
上帝不会让你拥有一切,僧多粥少,你只能选择你最想要的。
参考书目:万维钢《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