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电影圈里最热门的莫过于方励下跪求增加《百鸟朝凤》排片的新闻。在月初的时候,我就在院线推荐文章里特别提到了《百鸟朝凤》推荐大家去看,但彼时我也预见到这部电影几乎不可能得到可观的票房。然而到了电影公映的时期,出乎我预料的是,我目前所在的县城里几个影院连一场《百鸟朝凤》都没有排,时间线被《美队3》等全部占据。我现在仍没有看过电影的正片,无从评价电影的质量。
然后就是方励下跪的事件了。下跪事件一出,有了关注度之后,影院却真的开始给排片了。只是从下跪事件来看却折射出了一个极其难堪的现实:如果没有可供炒作的话题的话,艺术电影连和其他电影一战的机会都没有:小地方干脆不排,大影院冷门时间给排一场,这就是常态。
为什么这是难堪的现实呢?影院排片基于市场需求,影院的态度,就是市场的态度。影院不愿意排,是因为大部分观众不愿意看。
昨天在微博看到一个带V转发的话:我上班辛辛苦苦的,周末有了空闲去看看电影,你还让我那么辛苦去思考这么多事情?
我一点儿也不排斥爆米花电影。几乎所有院线大片我都会兴致勃勃的去看。但让我惊讶的是,看一部非爆米花的电影,会是这样累人的一件事吗?对我来说自然不是,艺术电影们给我带来的快乐、收获的感动一点也不会比好莱坞大片差,甚至于我会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些电影。但我细想一下,也理解了他的意思。
《百鸟朝凤》这类电影是和如今的消费主流相悖的。对我来说,看电影只是看电影,而对其他人来说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一个人在电影院看的片子估计也上百部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电影院不只是一个看电影的场所,它更是一个娱乐场所,人们结伴花钱去影院,想得到的更是一种“简单的快感”和社交的谈资,而非其他。这就像满大街的川湘菜馆,只是猛加调料刺激你的舌头,却不考虑到了胃里的感受。这种快感从3D好莱坞大片里可以轻松获得,在《百鸟朝凤》这种片子里却是难以寻觅的,像去年的《心迷宫》在影圈里口碑好到不行,票房也只是大片的零头而已。下跪事件带来了关注,从而使这部电影有了社交谈资的属性,这才带来了一点儿排片。
对许多观众来说,自己来电影院的初始目的就是轻轻松松的享受这段时间,这当然没有什么过错。
不过票房也仅仅是票房而已。不管在哪个时代,票房都不代表电影的最终成就。《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票房都不高,这并不妨碍它们在各种榜单里名列前茅。而对如今的艺术电影来说,要得到票房就只能去炒作话题,这已经和电影本身无关了。我想更为可靠、更有尊严的维系小众电影的出路还是在网络付费版权的发展上,毕竟“一个人欣赏”通常是这类电影的特点,在电脑上看这些片子的总是比影院多很多的。有人说可以兴建一批艺术影院仅仅播放这类片子和老片,但我想来这很容易做成赔本生意。
如今下跪事件带来的关注量使得排片上升,是非口水也脱离了电影,各方面聒噪不已。这年代“名利双收”是一件太难的事了,既然艺术片导演们选择了一条艰难倔强的路,大概总归是有自己的觉悟的。我想吴天明老先生在天之灵,倒应该不会为票房这点事儿纠结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