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西宁下了第一场冬雪,前方的人告诉我们雪很大,大片大片的雪花整整落了一夜。
雪是冬天的灵魂,西宁难得这么早的瑞雪。因为这一场雪,对前往西宁更多了一些期盼。
从北京出发,飞机划着弧线,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掠过、沿着贺兰山山脊西去,横穿祁连山,进入青藏高原。向下望去无边的沙漠,大片大片凝固的沙丘,像沙的波浪,冰冻成一片黄色的湖海。空寂辽远的戈壁,除了荒凉还是荒凉。茫茫枯黄的山丘中星散的村舍,又让你有一丝的感慨,哦,这里竟然住着人,有些不可想象,但又滋生出生命真的很顽强的念头。
这是一条荒凉、苍茫的行走线路。
一代一代,一辈又一辈,就守着这西部的荒凉和艰辛,延续着无数生命的故事,伴随祖国的发展一步步的向前。
雪后的青海高原是美丽的,被大雪覆盖的群山是雄伟的,是大气磅礴的,远山白茫茫,你去从《沁园春·雪》中体会出这种惟余茫茫的气势。
雪后的西宁是透亮的、清澈的,就像高原蓝一样,在这样的时节我遇到了两张淳朴灿烂的笑脸和眼神。西宁的眼神是从心里涌出来的,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
记住一个人,要么她长得很美丽,像天仙一样;要么你和ta之间有难忘的情景。记住一座城,因为你遇到这座城里的人,或者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
那天早上去吃早饭,她站在餐厅的门口,我没带早餐券,她说没事,一会要帮我去服务台领。说话时,她露出笑容,我忽然感到有些不一样。哦对了,我看到的不是职业性的微笑,那是一种天然的,随性而生的笑容。粗燥的脸,有着高原红的印记,也许她刚来上班,身上的淳朴和天然勃勃地散发着。
已经是晚饭后了,我们还在忙着。办公楼的一头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散发出阵阵的柴油味,正在进行什么作业。走过这里时,我遇到正在忙碌的师傅,与四五十岁的他打了个照面,他对我笑着。忽然心里像被什么触动了一样,他幽黑的脸庞如此灿烂,一刹那让我想起非洲草原上那些微笑着的面容。这种质朴不是能伪装出来的,相由心生,他是从心底生发出来的。
不是这里每个人都是这样,不是每个面孔都有这样的脸庞,这样的笑,也许西宁有,青海有,其他城市也有,但或许这次我看到的更真实一些。就像天空兰一样,都有最蓝的时侯,但西宁的蓝,青海的蓝,也许更透彻一些。
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更好,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更特别,善良、朴实也是没有界限,没有地域的。我也不是刻意描述,刻意夸大。就在写下这些话后,突然想查查西宁有共享单车吗?结果跟帖的内容很乐,有赞的,有骂的,有人说西宁也敢放共享单车?也不是自黑。有人说走的地方越多,你就会知道西宁人是多么的真诚与善良。
也许这更贴近真实的西宁。
我相信人性是相通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哪一个地方,哪一个群体,有善良的人,也有奸诈邪恶的人。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像西藏,被称为净化心灵的地方,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就像有些天籁之声,纯洁干净的声音,穿透人心的声音,西藏有、山林水间有,而大城市却没有。
在西宁的行程紧,没有多少自由时间,只好牺牲中午短暂的休息,或者晚上不加班时趁着天色微亮,去看看城市的风貌。
西宁最热闹的地方是城中心的广场一代,其他地方有几分安静,清静,街上的行人没有扎堆成排,没有熙熙攘攘,显得星散悠闲。
也是,西宁城沿着广阔的湟水河谷蔓延开来,城里的建筑都开阔空远,没有繁华都市那种压抑感、紧逼感。开阔山谷中的西宁有230多万人口,当然不用拥拥挤挤了。
坐了五六趟公交车,没想到车内很安静,也许不是我运气好,可能真的是这样的。车内没有大声喧哗的,没有肆意笑着,没有肆意接听电话,没有吵闹的杂音。必须要说话时,人们都语调平和的交谈着,也许怕惊扰了天上神灵。这也算西宁的一个不同吧。后来明白了,青海人平时说话语调也是温和的,不高亢,不猛然提高声调,始终保持正常的语气。
这里的同行多次讲这里的人有多么的淳朴,用他们的话表述:就是实在,脑子里不会多想,不会多绕几个弯儿。从内地过来一个工作组的领导说:这里的人太实在了,你问他啥,也不会跟你绕弯子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直爽坦诚。他们还说到玉树,说那里的同胞们真是太朴实了,他们认可你,把你当成朋友,就觉得你不会骗他,你说什么他都信。玉树兄弟们淳朴的像天空的云,一览无余,与他们经常在一起,人的心灵也因此得到触动。
玉树人为了感恩那场地震中四面八方对玉树的支援,决定全境内的所有的旅游景区免费对开放,而且永久免费,这就是玉树人的胸怀。他们的胸怀像这里的天空蓝,这高原的蓝也给了他们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西宁的眼神只是我一霎那的触动,一座城,一万个人一万种解读。爱一座城,只有生长在这里的人最懂。
愿西宁的眼神永远清澈,愿高原兰永远那样的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