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翻到一篇中考语文阅读。文章是莫言写的,大概是他刚去部队的时候,因为不懂得人情世故闹的一个笑话。其中有两处底下划了横线,一处是去食堂晚了饭就没了,一处是同一篇讲话稿可以在不同的会议上重复用。
底下有道题是这样的:“这两处划线句子说明当时的部队____和____都很匮乏。”
以现在的我,当然能一眼答出是“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但换做是15岁正上初三的我,就根本不行了。
的确,这种题是以一个有些阅历和修养的成人的立场出的,十几岁的小孩子很难有这样的眼力去拆招。
不过,这倒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去辅导蹦蹦以后的学习。我会跟他一起读书,并一起聊各自的读后感,然后一起写下来。若他从小就多一个成人的视角去理解文章,做起阅读题会容易很多。
这样,我不仅辅导了他的学习,母子还可以保持精神交流。真的太好了。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随身携带了一个花篮,看到任何关系到我儿子的花儿,都能给摘回来。这个思路就算是从中考题里摘回来的一朵吧。
另:
之前读过一篇小学课文,并写了读后感,在此可以做个“提供成人视角”的示例:
“有天下午,我偶然看到一篇小学课文,说是下雨呢,小雨滴说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滴说我要去无花无草的地方。
看到这,我想,这肯定要歌颂大雨滴的奉献精神,批评小雨滴的享乐主义。
然而结尾 是这样的:有花有草的地方,花草更茂盛了;无花无草的地方,也长出了花草。
霎时,我好像被一股电流击中,全身都热了起来。
这篇温润柔美的课文,传递着包容的理念,提倡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接纳不一样的 声音。大家和而不同,照样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一个时代自信开放的体现。
以前的课本,宣传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理念,我刚开始的反应就来自这种宣传的成功。 好在,现在的孩子脸上个性飞扬的光彩,已让这样的成功黯淡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