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云破虹出,梦逐光痕(十)

                                ——南菁高中青年教师成长之感悟

1.依托名师工程培养

        学校依托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吸纳优秀青年教师为工作室成员,在给中青年骨干教师压担子的同时,指导他们制定岗位成长成才的目标与措施。为他们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多的条件,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从而铸造一支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名师工作室教研组活动


2.落实青蓝工程

        一是实行教务、德育、备课组三方培养;教务处侧重教学能力发展,德育处侧重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备课组侧重学科专业提升。形式上采用接对子、拜师傅等形式,为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落实好师父,并明确师徒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捆绑考核。二是搞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对新分配的教师加大指导和培养力度,通过随堂听课、同步备课、指导教法等形式,帮助他们度过教学适应期,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做出成绩,三年成为骨干”。三是开展名师讲课团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使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传递给新教师。四是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专项考核。

3.打造名师团队

依托“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4.开展“八个一活动”

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上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评估。

5.教研组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1)每月一次大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组内教研,每天一次小教研,如有学校其它工作(如班主任工作会议)理应让步于教学教研;

(2)教研组会议 主持人实行备课组长轮流制,事前确定点评人,杜绝随机抽查式点评;

(3)35周岁以内的青年教师每月在教研组内上一节公开课,着重展示亮点,向优质课看齐;35岁以上的教师上常态展示课;

(4)公开课研讨后要带来教学启发,在下次公开课时要有改进,检查落实;

(5)学校领导行政听课制,每周三节,分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月通报一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