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八号,我们一家人参加了“南山讲寺”的年夜饭,只是出于对宗教的好奇,想亲眼去论证一下他们跟我们传统的聚会有什么样的异同。在原来的概念里,寺庙基本就是一批带有信仰的信众一个交流聚集的地方,有的人会在这个地方得到心灵上的安慰,有的人会把自己的一些寄托存放在这个庙宇内。当天,活动进行到一个在我看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大意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寺庙能够建成,离不开广大乐善好施的活菩萨的慷慨解囊,但是我们这个寺庙不想成为只是一个空房子和一些看不见的寄托,我们更加希望能发挥寺庙最原始的作用,我们希望这个地方能成为任何有需要帮助的人的一个福地,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多出力,为这边多做贡献,假如你老了或者发生了某件事,可能对你的生活影响非常的大,希望你能想起我们这个地方,在这里没有豪华享受的生活,只有清贫自律的修行,这里为所有人开方便之门,我们这里年轻的菩萨帮持年迈的菩萨,身体康健的菩萨呵护孱弱的老者,佛说天下无不可度之人,我们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世间的践行地,我们都是虔诚的践行者”。
“一念一世界”这个禅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南山讲寺这一行,我也收获了我认知的另一个世界,当有些大的目标和理想太高或太大,我们暂时无法触及的时候,我们的“念”就应该指导我们做一些基层的、可行的、正确的事,从这些开始修身、修心。这个佛家的“念”实际上就是我们社会中的“维度”。
有时候,一件事情在一个维度里是怎么都无法解释的,就如,当我们向5岁的小孩解释什么是“去世”,虽然他好像听懂了,但是他事实上是不懂的,这个概念他如果要懂,只能是随着他时间“维度”的拓宽,他自然就能明白,再如,多数人都曾经历过一次伤心欲绝的痛苦事件(情感、财富、健康、自由),在经历时,多数人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沮丧、忧愁、痛苦甚至轻生的想法,但是这些人在后来回想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当时那种感觉,而且当他再次描述的时候,在旁人看来,他是那样的淡定、从容,实际上这也是时间“维度”、“经验维度”拓展他的人生,所以才会呈现出“眼前焦虑的事情在时间长河中会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每个人都是以时间维度为基础而且基数基本上相同,他最后能体现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他其他维度的长度或高度,我们大体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量化我们的价值:你的价值=时间*健康*能力(注意这里是乘法的算法),健康这个大维度会细分成若干可执行的小维度:运动、饮食、营养、心态……,同样,能力则有更多的维度来体现:认真、善良、嫉妒、抱怨、求知、自满、傲慢……,你肯定也发现了,健康和能力两个大维度中的细分的未能全部罗列的小维度里又存在了两个方向: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也可以理解为正分和负分,所以也不难理解有很多人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但是他的总价值居然是负数的。因此,要让我们的价值成几何式的增长,那要确保我们每一维度的数值至少是正数,其次才是数值的大小,数值的大小只能通过一个并且是唯一的维度来增长:这就是时间这个维度的延伸---积累,是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积累,只要你一开始选择的是正确的,那么积累的最后肯定是正数且数值会越来越大,有一句通俗的话也是说明这个情况: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