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豫北地区早晚爱喝一种稀饭,叫甜饭。
甜饭却不甜,别名玉米粥。锅里的水烧开后,放少许玉米面,先大火熬,再转中火,二三十分钟,就熟了。如果熬的时间再久些,就会熬出玉米香味。不用打开锅,顺着煮饭的蒸汽,就能闻到一股玉米的清香味儿,吃起来,舌尖更有一种醇香。
这种粥不用加盐,什么调料都不放,所以是淡的。但由于喝在口里甜香,所以我们当地取名为甜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豫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所以饮食主要依赖这两种农作物。秋天,是玉米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将金黄的大玉米棒子从干枯的玉米裤中脱出来,入包装车,背上房顶晾晒,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成了金黄色,真是遍地“黄金”!
晒上三天五日,玉米棒子就晒干了。这时,农人会预约一个玉米脱粒机,拉上房顶,就地脱粒。
脱粒机需要的人手比较多,两个人用铁钎往脱粒斗里送玉米,外围再有两个人往这边拢,脱粒后玉米骨头要往另一边传输出来,也需要两个人交替接走……我们把脱粒的过程叫打玉米。
小时候,一听到谁家打玉米,就自觉去帮忙了。脱粒机发出很大的轰鸣声,互相的说话声是听不到的,人们自觉地干活,哪儿缺人就去哪儿。打玉米的场面很壮观,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活。你家打,我家帮;家打,你家帮,一派和谐融洽的氛围。
打成玉米粒后,再晒三五天,就入库存放了。将玉米粒去磨坊里磨成面,就成了农家一年的早晚餐来源。
由于是自家种出来的玉米,不用掏钱再买,所以玉米面做的甜饭就成了我们这里的早晚二餐。几乎家家户户都是。
小时候,甜饭吃完了,妈妈会把结在锅底的那层铲起来,美其名曰锅搁渣。别小看这锅搁渣,我们特别爱吃,因为它沉在锅底,熬成了固体,更香;二来细软里夹杂些大的粗糙的粒,口感很好;三来,物以稀为贵嘛,一大锅的饭只熬出一两口嘴的锅搁渣,自然是珍贵了,姊妹们妹又多,自然是竞相争抢了。
如果甜饭这顿吃不完,下顿可以炒吃。你大概在疑惑吧,粥饭怎么可以炒呢?可以。就像炒菜一样,先放入油、葱花,烹出香味,再放入甜饭粥,加盐,搅动、加热、煮开,还可以放味精,一锅美味的炒甜饭就成了。
这就是我做的炒甜饭。稠乎乎的,加入了上顿剩的腊肠和青菜,别看“相貌丑陋”,但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