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老师关于“守脑如玉:把《愚公移山》移除课本?这位中学生的回答惊艳世人!”的看法

亲爱的杨老师您好!
早上看到您发的信息:“今天看到这篇文,这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非常不好,想听听大才女杨老师的见解“时正在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休息三天以后不想上学,然后就是吃饭,等车,坐车,周一的车非常堵,刚才才把孩子送到学校,原本计划把工作完成后回复您,想到您对我的无条件信任,信任是无价的,所以还是先回复。
首先,我不是才女,只是年龄比您大,叫我大杨比较合适。其次我对传统文化学得不好,也谈不上什么见解,只能说说自己的一点点看法,和您一起探讨。
先说一下刚才坐公交车的感受。九十点钟,路上虽然堵,坐车的人并不多,该上班的已经正常上班了,所以看到很多线路的公交车都换成了小型车,车 容量远远小于高峰期。因为我常做公交车,高峰期坐得尤其多,297经常堵在路上,在大家翘首以待的时候,却从侧面开来了297,上车时发现,里面的牌子和站点还是346,后来发现很多车都会相互支援,就近公交车站的车临时客串,目的是疏散旅客,让大家都能够及时回家。
扯公交车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听到一种解读,内心很喜悦:传,是指传承,传承融合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的文明,统是统领,统领当今社会,文指文明,不仅指精神文明,也指物质文明,包括科技文明,化是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不仅包括化人心,也化社会一切不和谐。所以这里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一点都不狭隘,不少一层不变的,是包容的,是开放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是事关我们的福祉的。就像公交车,不是说这个线路一定要一种车型,不是说这辆车就是这条线路的,就不能成为别的线路,只要是方便旅客出行,又结合经济和效率,方式都是可以变的。
好了,回到正题,您给我看的文章,第一句就是说:“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将它从中学课本移出?——这是2017年上海市宝山中学的中考作文题目。”先说这个考题,猜想是有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移除的想法,才会出这样一篇课文。那么这个想法是谁的?毫无疑问是教育专家的,而不是中学生的。教育专家为什么想把《愚公移山》移除课文?我不得而知,但是通过一篇中学生的作文,可以管中窥豹。
一位叫牛瑞骐的中学生以《甚矣,汝之不惠!》““相信很多同学读完《愚公移山》后,一定和我一样有个疑惑: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不过我知道,中考命题组一定认为此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我们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我就来谈谈我的真实想法。

第一,愚公有了想法就坚定不移地去实行,真的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吗?

当年法国世博会征集建筑方案时有这么一个提议:用石头建造一个三百米高的石塔,因为石材美观,同时石料作为一种传统建材也体现了法国悠久的历史。但如果法国当时真的采纳了这个建议,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便不会被建造,当年的世博会也会因此而成为永远的笑话。因为稍加计算便可知,石料达到几十米,底层便会开始碎裂,想要造一个三百米的石塔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样,把山从家门口移开与建造石塔一样是个诱人的想法,但愚公稍微动动脑筋便会发现(古人是会乘法的),他那一家人要把山挖完,一千年都不止啊!这样也许他就会放弃这个念头。由此观之,周密的计划比坚定的信念更为重要!

第二,我认为此文部分反映了为何工业革命后我国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当面对巨大的工程,愚公想到的是多生孩子,而不是改善工具(愚公仍然是“箕畚运于渤海”),否则中国很可能会是挖掘机的发明国。

其实类似的思想还存在于大多数国人的头脑里:当我们为GDP世界第二而欢呼时,却忘了我们的邻国日本,GDP仅次于我们,位列世界第三,人口却不到我们的十分之一;当我们的农民仍然手工为农作物施肥、喷撒农药时,德国的农药无人机呼啸而过,工作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感动中国”中那位航天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手工塑形(因为机器塑形会带来火花,造成极大的危险)的时候,美国的机器人操着不会起火花的铜铍合金工具自如地为燃料塑形……我们有太多繁荣是靠着人海战术和有着不可思议坚忍心的人民的血肉换来的。

这是一个用“人均数”来竞争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还在用《愚公移山》这样的课文来教导下一代,认为依靠着“人多”以及“坚定的信念”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所以,我支持从课本中移出《愚公移山》一文。”
首先我非常肯定这个孩子的才气,敢想,恰恰是青少年的最为宝贵的品质,他提出的观点看似不无道理。只是我们别忘了,任何人的观点,都来自于他已有的认知,可以肯定,一个孩子的认知,来自于他的家庭,来自于他的老师,来自于他的朋友,来自于他平时的阅读,这个阶段的孩子,恰恰缺少的是社会实践经验,缺少的是他没有接触过的思想。就针对他提出的两个方面,我们来看看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第一,愚公有了想法就坚定不移地去实行,真的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吗?我觉得他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经常一时冲动,有了想法就去做,没有周密的安排,比如书院,很多的时候就是凭着想法做事,没有周密安排,这也是书院发展比较慢的一个原因吧。但是他的结论值得推敲“周密的计划比坚定的信念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再周密的安排都不会付诸实践。举一个例子,抗美援朝,我们是有周密的安排在先,还是坚定的信念在先?其实都不是,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先,这个就跟个人的立志一样的,先确定要不要做,一旦定了要做,那么,周密的安排和坚定的信念是同时的,缺一不可的。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再周密的安排都是暂时的,是要根据战场的变化调整的,而信念必须坚定,这是自始自终的。
“第二,我认为此文部分反映了为何工业革命后我国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当面对巨大的工程,愚公想到的是多生孩子,而不是改善工具(愚公仍然是“箕畚运于渤海”)”。我想到了国家的最新战略,“红旗河”——藏水入疆“,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投资额一万亿元。这个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千里迢迢把青藏高原的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但是一旦我国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我们国家要增加多少可耕地面积,要增加多少的农产品,可以养活多少人?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会觉得这个计划是荒谬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处在这个时代。那为什么我们又认为愚公移山是荒谬的呢?因为那个时代太过遥远,我们不知道当时的社会需求,只是通过一篇短短的寓言,就开始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做评判,这看似对古人的不公平,恰恰体现出的是我们的愚昧,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愚公移山,愚公想到的是多生孩子,这一点都不可笑,引藏入疆,是需要众人的力量,就是人多力量大,即便有再精良的工具,依然需要很多的人的投入,况且,工具的改良不是凭空改良的,一定是在实践中才有改进的灵感,改进的方法。
即便对牛瑞骐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我也很尊重这个孩子,首先他是应试作文,应试作文是必答题,因此他写成什么样都是他该写的;其次他有想法,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的成长是正常的。同时这也给家长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引导孩子?这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我们想把孩子引到什么方向。
至于《愚公移山》要不要移除课文,我觉得不重要,当《愚公移山》在课文里,如果没有一个高格局的老师指引,文章也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如果《愚公移山》没有写进课文,但是在引导孩子们要坚持时,老师依然可以把愚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甚至在讲历史《抗美援朝》或者当代最伟大的工程“红旗河”时,把愚公的精神给传播出来,这才是传统文化该起的作用。
至于凯灿先生批判的“卧薪尝胆”、“曹冲称象 ”、“ 悬梁刺股”等典故,我就不一一分析了。这牵涉到中国人的“心”的部分,至诚通天的部分,对于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人,用现代人的心来看古人,怎么看他们怎么愚蠢,亲爱的杨老师,您学过因果法则,您知道我们对人的看法,往往反映的是我们的内心。
最后我想再表达一下自己对您的敬佩,您的言谈中无不流露出您对传统文化的恭敬和担当,您不是为自己而忧虑,是为了我们的文脉,随喜赞叹!自媒体发达以后,让人心可见了,其实如果没有表达的途径,这样的想法就不存在吗?当然存在啦,比如我自己,以前也是凯灿先生一样的想法,那是无缘接触文化的产物,随着文化的学习,又经历了另外一个极端,以为自己就是文化的代表,以为文化就应该是这样子,凡是没有学习文化的人,我都觉得他们很可怜。然而经过一些事情,我才发现自己的幼稚,我才发现那些所谓没有学过文化的人,却做着文化核心的事情,比如公交车的调度,比如我们单位对我的包容,比如我的亲人对我的态度。终于体悟到了:凡有对立,皆离道远。
显峰老师在明师的时候总是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时候总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人情练达,也不懂什么叫人情练达,为什么要人情练达。现在有一点点体悟,所谓人情练达,一定是不对立,是让人感到舒服,是比别人还低低矮矮,不是说看到一个人就说:你赶紧来学传统文化,你这样太苦了,你现在不知道苦并不表示你现在不苦,等等。而这些反面的做法,其实就是我过去学文化的真实写照,换句话叫做人情不练达。文化不是葬送在凯灿先生这样的人手里,文化是葬送在我这样的把文化和社会对立,认为文化高高在上的人的手里,学了一点皮毛,就看不到对方的好了,一看对方就是苦,就想劝他来学文化。习总书记很强调文化自信,可是我看《治国理政》,三大卷,文化的文字只有几页,他把文化化到工业、农业、外交、军事等等各个领域了,这对我是非常大的启示,也是很大的提醒,文化就是水,无色无味,碰到面粉就融入面粉变成面条,碰到大米就融入大米做成了米饭,甚至还会洗衣服,冲厕所,这样才是真正的文化。文化是看到凯灿先生的言谈里的忧国忧民,是看到先生对员工的体贴,是看到孩子想成长又控制不住自己的习性的挣扎。真正的文化人,是看到任何人的好,这就是我的功课。
没想到一写就洋洋洒洒几千字了,很感恩亲爱的给我机会让我审视我眼里的文化,给我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亲爱的是我的贵人,总是在必要的时候让我思考问题,有您在,真的很温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