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旧时大家族观念的牺牲品,前大半生她无法选择,余下的小半生,她想为自己而活。
她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家五口人,她是家里的老大。理所应当成了这一代家里的当家人。
16 岁,她中专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民办乡村教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教师生涯。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和大多数的农村女子一样,转眼她也二十出头了,是时候该结婚了。经过父母亲人的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同镇的退伍军人。第一次见面,对方白白净净,不怎么爱说话。用父母的话来说,这孩子实诚,将来能好好过日子。她心里也觉得还不错,于是两人走到了一起。
23 岁,她产下了一名男婴。家里人都非常高兴,毕竟大家都还是重男轻女的。而这一次生产,却险些让她付出生命,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不少麻药,导致她在后续几年的时间里面脑袋的记忆能力和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而那时候恰巧遇到了民办老师转公办老师的考试。她将孩子交给自己的母亲,独自一人去到镇上的表姐家里借宿,回到学校去复习。然而她却发现刚刚背会的课文,睡过一觉以后竟然一句都记不得了。这个打击对于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来说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但没有办法,为了从不失业,她必须要考上公办教师。她开始一遍遍背,一次次忘记,再接着背。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上了。被分配到了一所稍微大一点的乡村小学。
即便那时候她成为了公办老师,还是非常穷啊。她的丈夫后来和她的一个表哥一起合伙开始做汽车营运。她在周末的时候会在车上卖车票。跑一个来回要至少两三个小时,所以她的小儿子没有人带。记得有一次讲到她的儿子的时候,她说,“那个时候,我们去出车了,儿子就坐在家门口等着,哪里都不去;邻居叫他去吃饭去玩,他都不走,就那么在门口坐着。忙完一天以后回来,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那里(他那时候才两岁的样子,孤孤零零的,就赶紧抱起他来,心里很痛。可是没有办法,那时候真的太穷了。”
27 岁,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工作调动到了镇上新建的小学,又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一些钱,买下了学校里面的一套房(两万块)。这时候她也算是出人头地了,终于靠自己从乡里一步步走到了镇里。
从乡里到镇里这不到 5 公里的距离,她走了接近 30 年。她想着,一家人也该稍微安稳一点过日子了,儿子也慢慢长大一些了,也该上学了。
2000 年,客车营运改革,不再允许私人营运。丈夫面临着失业,她又开始苦恼了。等到最后的消息出台以后,夫妻俩决定卖掉那辆客车,丈夫去北方投奔他的亲戚,去工地上给别人开翻斗车。从此夫妻俩开始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过年回来的时候,她带着儿子去丈夫下车的地方等他。儿子天真的问她,“妈妈,爸爸会不会变样子啊。”她笑着回答说,“傻孩子,怎么会呢?”终于,他回来了。
2001 年,她 30 岁,她的母亲 50 岁,两人一起办生日酒宴。她的父亲忙前忙后为她们张罗。结果一大家人却忘了在这个时间点拍一张全家福。
2001 年下半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她感觉天都塌了。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以后,丈夫只能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上去,留她在家独自面对亲人逝世的痛苦。她整夜整夜失眠,没有办法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她开始变得脾气暴躁,对自己的儿子也变得没有耐心。那时候他才上一年级,哪里知道亲人去世是怎么一回事呀,只知道,大家都在围着一个黑色的大木头哭,但他是知道害怕的,都不愿意去棺材前给外公磕一个头。
两年后,她 32 岁,开始迷上了跳舞,为了节省下班后的时候,经常是中午在学校带回来一点饭,给儿子热一热,然后自己就出去跳舞,每天都到很晚才回来。儿子呢?起初是自己在家看电视,但是他真的很害怕呀,房子虽然不算大,但是空荡荡的,只有电视机的声音在响,一旦周围出现什么声音都会吓得直哆嗦。这些她根本就不知道,当她回家的时候,儿子已经自己睡了。
再后来,她的弟弟离婚了,因此颓废了好几年。她将侄女儿接到自己家里来,但是,她都没有心思照顾她自己的孩子,怎么能照顾得好两个孩子?好在侄女很听话,从来不需要她操心。而儿子这时候已经学会上网,经常会去同学家里玩电脑。有一次,他儿子并没有去任何地方玩电脑,而是单纯在学校院子里面和小伙伴玩耍。回去以后,不听解释掐着儿子的脖子顶到墙上,上来就是两个打耳光,打到儿子眼冒金光,鼻孔出血。儿子用力推开她,跑了出去。后来表姐的丈夫找到了儿子,将他送到乡下外婆家里。老人家非常心疼。
后来呀,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她还是沉迷于舞蹈,而儿子也沉迷于游戏。
转眼,儿子高中了,她也快 40 岁了。
高一,又一次儿子给她打电话,说不想读书了,很压抑。她把儿子从市里的高中转回镇上的高中。但是接收她儿子的那个班主任非常看不起像她儿子这样的转校生,每天都针对着班里的三个转校生。第一个月,一个学生受不了班主任的针对,走了;第二个月,另外一个学生走了;第三个月,她的儿子也受不了了。最后,儿子给班主任打了一通电话,说,张老师,我不来上课了。老师回答了一句,滚吧。(后来那个班里陆陆续续又走了一些)
她又给儿子找了县里的学校,终于,儿子能够安下心来读书了,班主任非常器重他,她很开心了。但是她的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不再能够去跳舞了。期间儿子因为篮球比赛摔断了右臂,她为了儿子不落下课程,选择了保守治疗,第三天就让儿子回到了学校,但是,「伤经动骨一百天」不是说说而已,儿子成绩因此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意见事情是,儿子的右臂有了严重的后遗症,伸展旋转都非常受限。
后来和她关系最好的表姐去世了,她又是好几年走不出来。但这些在学校的儿子并不知道。
终于,儿子高考了,结果却不如人意。她的丈夫给儿子打电话说,“这么点分,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行就过来我这边打工。”丈夫给她打电话的时候说,“这么点分,你怎么在家带孩子?”丈夫那边的亲戚都没有读什么书,也都这么说她。她白天不敢出门,生怕听到别人议论她的儿子。要知道,她自己是老师啊,在别人眼里,老师的孩子不就应该学习成绩好吗?自己儿子成绩不好,这对于一名老师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污点。
好在,儿子还算争气,去到了他自己心目中「梦想」的公司去实习,毕业以后成功留下工作。同一时期的同事的孩子,要不是找不到工作,继续读书, 要不就是回到家乡到处托关系去找一份政府部分的工作。这一点,她觉得倍有面儿。
2017 年的春节过后,她病了,儿子返回单位工作。丈夫还在家,于是带着她去医院治疗。好巧不巧,等她出院的时候,儿子失业了。办完离职手续的第二天,儿子就回到家里,照顾了她半个月。她那时候觉得儿子的本命年刚开始,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她不争气。她和儿子说,“儿子,你要不然就回来吧,你妈妈我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只要你能考上公务员,妈妈找点关系把你调到一个轻松一点的单位应该也是可以的。”她没想到却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没几天儿子走了。
一个半月以后,儿子告诉她,在深圳找到工作了。但是儿子并没有说,这一个半月他是怎么过来的。只是用行动在证明给她看,即便不知道他内心的苦,也能够知道他所受的罪。儿子都能重新站起了,她又为什么不能呢?
2017 年 8 月,经过自己申请和领导的批准,她终于如愿,走到了十年前她拒绝的岗位,成为了一名小领导。这算是她人生道路的第二次起航吧。“还有不到十年就要退休了,之前净想着怎么清闲怎么过了,虽然教学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是这辈子还没当过领导呢,得去试一试。”
这一年她 46 岁,她这大半辈子的经历应该也是很多传统的大家庭中当家人的缩影吧。
《欢乐颂》里面的樊小妹就是一个被传统大家庭观念所累的人。以往遇到的家庭的问题、经济的问题、那些让她焦虑的事情、让她烦心的事情,都是因为她自己不够强大,没有从中走出去。而开始意识到过去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开始寻求改变的时候,她就不会再被这些事情影响了。一切都会变得从容不迫。樊小妹成长了,作为本文主人翁的她有何尝不是呢?
30 岁之前的目标是跳出农村,但是在 30 到 45 岁,这十五年是她的断档期,她活在了别人的眼里,但是她自己却不知道这十五年为自己做了什么。
重新开始正视自己,走上十年前就该属于自己的岗位,是她开始为「为自己而活」这面旗帜而吹响的号角。当她开始变得自信、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的时候,她一定能够活出一个自己。
时间是一个微妙的东西,让她从一名少女变成了一名中年妇女,让她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去学会「自我认知」,让她明白了,她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
我想,即便未来还会遇到什么变故,她也会从容不迫地去接受和应对,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虽然来得有点晚,但,好在还不算太晚。
P.S. 这篇文章的原型是我的母亲,我是她「放养」长大的,很多人说她疏于管教,但对于我来说,正是因为她的这一点点「过失」,才让我在这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中,体验到了那么多的挫折和痛苦,我才能因此足够独立和坚强。不过,我想和她说一句,“妈,我的孩子将来的成长轨迹绝对不会和我一样,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这是我在这个公众号发表的第 29 篇文章。虽然文笔很有限,但每一篇都很用心。我知道很多种推广公众号的方法,但是我并不想那样去做,因为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想通过我自己的故事去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在这里,我想请大家帮一个小忙,如果你喜欢我的公众号,不知道否能将它推荐给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感激不尽。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