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向来是教学工作中的一场“硬仗”。以往,我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试图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题目的解法都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考完后试卷一发,我便开启“连环炮”式的讲解模式,从早到晚,讲得口干舌燥,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分析着每一道错题,期望学生们能全神贯注、心领神会。然而,当我偶尔抬头扫视教室时,看到的却是一张张无精打采的脸。学生们有的趴在桌上,有的眼神游离,明显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我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他们的心不在焉,这让我既无奈又沮丧。
我深知,这样的复习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自然难以真正掌握知识,更别提灵活运用了。我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打破这种“独角戏”式的复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人。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试卷发下去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讲解,而是先分配任务,让学生自主报名讲题。这个消息一宣布,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露出惊讶又兴奋的表情,原本沉闷的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很快,就有学生主动报名,想要上台讲解题目。第一位上台的同学,虽然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站在讲台上,认真地分析着题目,从题目条件到解题思路,再到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虽然讲的磕磕绊绊,但好在顺利完成了。台下的同学们也一改往日的懒散,全神贯注地听着,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主动提问。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暗喜,这种改变似乎已经开始奏效了。
在学生们讲题的过程中,我不再是那个“主角”,而是退到了幕后。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去提醒那些不认真的同学。一旦发现有人走神,我会用眼神或者轻轻走到他身边给予暗示,让学生迅速回到课堂状态。这种“巡逻式”的观察,让我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复习的节奏。
而对于讲题的同学来说,这种经历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在准备讲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重新梳理题目,深入思考解题思路,甚至还要考虑如何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系列的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解题思路也更加清晰。
通过这次改进,我发现课堂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听我讲,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中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活力。而且,学生们在讲题和听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