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刚有篇文章,谈及人工智能将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他提到一点,有些重要的事我们希望是由人来做(not sex),比如我们对哪国宣战的决定必须是有人来下达。我立马想到了机器人大战人类的电影,诡异的是,这条跃出脑海的大鱼是80年代看过的一部美国西部片。人常说,如果你老能想起过去久远的事,说明你正在老去。我去!我是博古通今好不好。
为什么那泛黄的电影会在我幼小无知的心灵丢下一颗野种,以至于它就那么埋着,若不是万老师春风拂面般地撩拨,它是断然不会发芽的。那部电影太好看了,暴力、激情、潮流,当今必备的流行元素它都当仁不让。电影中的男主角拔枪打死一条毒蛇,发现那是机器蛇;男主角和一个美女亲热玩耍,发现那是机器美女,惊骇不已。从80年代的记忆火速裸奔回来,切入当前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我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万老师的重要观点:即便机器美女能从性能构造设计上满足性爱的需求,男人们还是希望和一个真人美女嘿咻一下。证明完毕后才发现自己实际犯规了,但在求知过程中犯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扯了这么多,好像跟主题有毛关系啊。别好像了,就是没关系,你的感觉是对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言归正题。我该如何把记忆中的模糊影像提炼成一幅清晰的海报呢?度娘接客喽~~~~~~~
人说,限制条件越多越能筛选出精准的内容。于是百度关键词“80年代,电影,蛇,美女,机器,统治”,度娘端出来诸如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等超级大餐,其实我要找的是沙县小吃或者是黄焖鸡米饭。多次更换主题词后,度娘端出来的仍然不是我的菜。后来只设定一个条件“机器人大战人类”,1973年11月21日上映的《血洗乐园》在众多选项中倏地一下闯入我眼帘,就像一个久未谋面的老友直接登堂入室,毫不客气。这次搜索结果表明:
1、限制条件越多,结果应该越精准,但前提是条件不能模糊,要有不可替代性,比如男女主角的名字。网络上哪儿没有蛇啊、美女啊,甚至美女蛇都有。最后蛇鼠一窝全给你端上来,这种大烩菜肯定不对胃口。
2、限制条件越多,你就越在关注细节(影片里蛇和美女的细节),而没有大局观(机器人大战人类)。就像一只困在玻璃瓶里的蜜蜂,总是向着光明飞去,却无法脱出牢笼,重出生天。
3、大道至简,在混沌情况下,找到大局,找到关键点,然后all in,单点突破,找到源头最小最轻的那张多米诺骨牌。
此外,73年的编剧就有人工智能大战人类的超“超前”想象,我们该惊为天人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当实用性让位于设计感(如蜡烛从照明到浪漫),当知识型业务可以外包给别国更廉价的人力(如程序设计外包印度),当逻辑性工作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如医生问诊、律师搜集文案被机器或软件取代),即所有这些左脑掌控的逻辑思维推理工作面临被取代的时候,真正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将源自右脑的感性和想象,使你成为真正独一无二的人。(最后这一段的中心思想源自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