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既为朋友,就要对彼此负责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不做朋友则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负责。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负责到什么程度。朋友不终,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处不好是一样的缺憾。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交朋友时,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关系过密切了。

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这样讲法固不错;但照我的经验,我觉得与朋友往还,另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也是信,但讲法却不同,不是信实的意思;而是说朋友与朋友间要信得及,信得过。

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

片面的关系不是朋友,必须是两面的关系,才能发生好的感情。因为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则无论在空间上隔多远,在时间上隔多么久,可是我准知道他不致背离;此方可谓之为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或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信用资望,与朋友很有关系。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标准,而决定其在社会上之地位信用。仿佛一个人他自己不能有一个显著的颜色——自己固然有颜色给人看,可是朋友帮助他的颜色更显著。交什么朋友,就归到那一类去,为社会看为某一类的人。没有较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自己不会被人看高一点。能不能有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志气趣味如何。

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功真朋友。从自己的趣味、好尚、品格,而定朋友高低;从朋友高低,而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信用地位。那么,人不能交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很难得到较好的地位,而自己趣味、好尚不高时,也很难交得较好的朋友。

说到我的交友,可分为两个段落:头一个段落为我二三十岁时所交的朋友,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比我年纪大的,如张难先、林宰平、伍庸伯、熊十力诸先生,都比我大十岁或二十岁,他们对我可算是忘年交,我看他们都是在师友之间的。

不同年龄的人其趣味不同,而竟能成功很好的朋友,这都不是容易的。后一个段落里头的朋友,多半都比我小几岁,他们以我为中心,而形成一个朋友团体,一直到现在还一起共学共事。

现在中国社会与以前老社会不同。由个人相交而成朋友的,这是老的方式,以后朋友的关系要生变化,不单是个人彼此的关系,说朋友就是集团,是很多人在一起。或自己加入集团,或自己创造集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书是我第一次写作,虽然没有那些名家写的好,但是我想应该不会太差。希望各位读者给个机会与好评。
    无法无天_7faa阅读 148评论 0 0
  • 九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是一株桃树,长不大,不结果,五百年开一次花。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有了意识的,她只知道每天...
    琐事记阅读 564评论 6 4
  • 印象中是在大三上学期,下课,路过学校报刊亭,我掏出一张十元大钞拍老板面前买了本走青春言情风的杂志,还没来得及打开,...
    皮卡婉阅读 1,331评论 2 2
  • 一位实习期间教过的学生小燕子突然发来一段话: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生活还没有变好,人生依然迷茫?我努力,我坚持,却...
    安月白阅读 535评论 0 9
  • 【忤合第六】 原文:(6.3)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用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
    西河堂阅读 5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