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带着一种撇着嘴的表情评价我“文绉绉的”,并说她才不会像我一样。朋友这句话让我反思了很久(强调是反思,并不是耿耿于怀哇)。
我一般不给人贴标签,认为有共情能力的人会尽可能的不错误的引导别人再做出定位。共情能力不容易拥有,要历经世事,看透人情世故,有超尘智慧。
我也没有自我评价,“文绉绉”啥标准?我能达标么?
但很多类似“文绉绉”的这个情景让我的心智成长了,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对困惑,解决问题,由心感受对生活的驾驭越来越轻松自由。并能帮助一些人疏解困惑,解决或改善问题(回想起来有遗憾在与姥爷相处的时光里,没早领会,得到姥爷更多的教育)。
现时代,得到知识很容易,复制知识很容易,复制观念居然也不难了……但是否有足够的专注力思考个人问题?经营好个人生活?积累生存所需的财富?适度提升物质条件?适应时代变化?维持赖以生存的共同环境?传承“慧心”?
我认知自己的渺小,需保持活到老学到老。
全球疫情,一场有史以来强烈的生化战争,这期间给人类很多时间和提醒。其中事态发展到现在,有一条警示提起注意:“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能看似遥远的全球形式跟我们普通人也有关系(咱中国人常说,有国才有家),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都受到了影响,也许会迎来变化。
又回到我的情怀上,喜欢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文字的你想到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