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雄读《论语》之五:言与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乱德”这三句可以互相参看。

整日花言巧语,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先说个故事: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和别人有矛盾吧。”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必这样做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高帽子,谁都愿意戴,阿谀奉承的话,谁都愿意听,察言观色的迎合,谁都喜欢。可这样做的人呢?其实是钻营的小人。反过来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巧言令色”的时候?当然有啊,也就是说,当我们不是与天同的圣人、无私有德的君子之时,我们还是有着小人的脾性的。阿谀奉承自己可能不喜欢,但在某个场合不得不这样;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讨人喜欢自己不愿意,在某些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做。

好,这“不得不”其实就是一个借口。是对自己的姑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当我们说“诚心待人”的时候,“诚心”在哪?诚心,就是“不欺人”,巧言令色,其实就是欺骗和误导别人;诚心,更重要的是“不自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其实就是欺骗自己。这样仁德从何产生?

“刚毅木讷,近仁”,其中的“讷”是“说话迟钝”,为什么会迟钝,并非愚鲁,而是思而后言,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失言,也不失人,听从自己心中的诚的声音。这样才会接近仁德,其实,这样已经有了仁德,不必等到别人来阿谀奉承地夸自己有仁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只是指巧辩之言,“令色”只是指阿谀的态度。整句的意思为,孔子说:“满...
    天立程思文阅读 558评论 0 0
  • 酉阳杂俎:李世民有爱心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在西宫这个地方观看渔夫打鱼,看见有鱼自己跳出了水面,就问渔夫鱼为什么跳出...
    不二往世书阅读 1,192评论 0 0
  • 来了 便停留会吧 我知道 生活的不意 老了青春 岁月沉淀 不等准备的远方 去了 就用心体会吧 你懂的 ...
    梦江瑶阅读 171评论 0 2
  • 一 拥抱春天 鸟语花香,清风徐徐的早晨,我拥抱春天,和她留个影。 这时,我最受春天的朋友...
    文竹君Fan阅读 325评论 0 2
  • 我想我爸了,从打饭时到现在。但鉴于我妈看到后会打电话醋意大发的“质问”我,这里捎带着我妈。恩,我想我爸和我妈了。 ...
    山中医石清阅读 1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