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某一期圆桌派(见文末视频链接),主题是“没钱怎么破” 。嘉宾有个观点很有意思,现代社会里的人因为欲望太多,然而却拿着与自己欲望不相匹配的收入。 顾此失彼,焦躁不安,焦躁的不是穷,而是自身的欲壑难填。 西方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
有就会想要更多,如果没有的时候一点点也是足够的。
广告是欲望的源泉,广告主想方设法要在你心里建立欲望,给商品附加属性,让你完全遗忘购买的初衷,于是我们周围充斥着广告,促销信息。面对鲜红的打折广告,我们像斗牛看到红布一样兴奋,我们一边喊着剁手一边享受着购物带来的巨大满足感。面对如此景象,已经有一部分人尝试过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快速消费的社会里做一个清教徒:多吃素、倡导环保、不买车、不过分消费不用信用卡、不沉迷于手机、不煲电话粥、不追奢侈品、不要SUV和多功能电器,只要基本功能、选择稳定的家庭关系、不玩一夜情、不外遇、不参加大奖赛、拒绝成名和炒作、凡事亲力亲为、不请家教和保姆。时下流行的MUJI(所代表的性冷淡风)和断舍离的概念大概就是迎合“返璞归真”的这部分群体。但是你在追求返璞归真的同时,难道不是在消费另一种无形的商品?
翻了翻自己手机里的预购清单,就明白了那句话:你的预购清单有多长,你的忧愁就有多长。尽快树立自己的理性消费观能帮你在这个充满商业陷阱的社会里独善其身。
改天我想再聊聊自己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