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于是老人家门前瞬间安静了!
心理学的理论讲,人的动机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更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的动机,那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这个故事中,老人将孩子们的“为自己快乐而玩”的内在动机转化为,“为得到美分而玩“的外在动机时,他操纵了美分这个外部因素,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我们孩子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为什么孩子会厌学呢,原因可能是,他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与老师。是为了得到他们的肯定和物质上的奖励,是为了让他们开心。但不管怎么努力,他们总是不满意的时候,他心里有了厌倦。所以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说法,“逃学就是逃老师,厌学就是厌家长“。当孩子出现了种种状况,让我们生气让我们焦头烂额的状况而无计可施的时候,不仿静下来,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了。
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父母太喜欢用口头奖励、物质奖励等方式控制孩子,而当这些奖励的吸引力下降,或者是达不到孩子的期待的时候,他很容易就会放弃。或者是说,做父母的看不到孩子的努力,总是不满意孩子的种种,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所以说,很难给予孩子一个正向的回馈。总是看到哪一点点不好,给他指出来。当然做父母的本意是好的,是想让他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完善。然而我们焦点的一个重要理念: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关注什么就强化什么,当我们一遍遍的重复,我们不想要的他这些点的时候,那么这些点就会被强化,就会被固着下来,真正成为他认为自己的那一部分。比如说,家长可能无意识的说孩子懒、或者笨。那么经常的重复,就会让孩子认定自己是懒的、是笨的。那么孩子还愿意更多的去做吗?还愿意更多的去努力吗?那么产生厌学也是容易理解到的。过犹不及都不合适,所以说度的把握也特别的关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孩子,把我们的正向反馈,融合成孩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爱他就是尊重他,给他需要的!
做一个智慧父母是特别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更多的去反思,去学习和成长,当我们的脚步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去学习去充电了,那么,怎么去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怎么能陪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要去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