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轩魏忠贤《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叶轩魏忠贤)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叶轩魏忠贤(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_...

叶轩魏忠贤《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叶轩魏忠贤)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叶轩魏忠贤(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_叶轩魏忠贤(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叶轩魏忠贤全章节阅读

主角配角:叶轩魏忠贤

简介:听着孟绍虞报出六十万名秀才的数字,崇祯脸色微变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既然你们说对其他读书人不公平,那朕就再退一步,其他特权可以保留,但法律优待这一项必须废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书人也不例外,今日之后,立刻将这项决议传遍天下”“你们也不要再进谏,若是他们遵纪守法,行圣人之道,又何惧这一项特权?”静,现场安静无比,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陛下万岁、陛下圣明等等赞美之词在围观百姓人...

【戳我继续阅读】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皇爷,张小公爷给了,奴婢没敢要!”

“没要?”

崇祯愣了一下:“下次再有人塞银子,你就收了,这群人有的是钱,不要白不要,积少成多,也能补贴内帑。”

“顺带看看谁出手最大方,给朕记下来,朕有用!”

王承恩懵逼了,怎么也不相信这话是崇祯说出来的。

崇祯可是皇帝呀,支持下属收钱,这简直有损皇家威严,皇家的脸还要不要了?

可崇祯不这么想,原来的崇祯要面子,从大臣们借钱、原本能南迁的,结果因为面子错失良机等等,不胜枚举。

他可不是原来的崇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啥没见过?

面子是个啥?能当银子用,还是能当粮食吃?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应该有分寸,下去吧!”

王承恩退了出去,站在暖阁外一脸的懵逼,崇祯给他整的不会玩了。

暖阁内,崇祯拿过一张纸,沉思了一会儿后,提笔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

这几个人就是十七年后与方正化一起战死的,分别是故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四人。

崇祯这人政治能力虽然不咋地,但一手书法绝对在明历代皇帝中排进前三,遒逸、秀润。

沉顿了一下后,崇祯又写下了一个名字——高宇顺

他是崇祯时最后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李自成围京时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旁边还点燃了火堆。

他对身边的小太监说,若城破,他就跳进棺材,宁愿被火烧死也绝不投降,结果城破时果真如此。

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记载,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对大明和崇祯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否则也不会死战不降了。

待时机成熟后,都可以成为信任的人。

“皇爷,午膳的时间到了!”

崇祯正准备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的时候,王承恩进了暖阁,崇祯只得停下思索,朝着乾清宫中殿走去。

进了中殿,一张长桌上摆了十数道菜,每一道都很精致。

“皇爷,今日的午膳十二道菜,分别是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野菜!”

半个时辰后,崇祯回到东暖阁,心中吐槽史书的不靠谱。

都说崇祯节俭,这一桌子菜比其他皇帝是少了很多,其他菜的不说,就说最后一道野菜,说是崇祯为了尝试老百姓吃的饭菜,特意让下面人做的。

刚才他问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的回答让他很是无语。

具体的做法是将野菜放进鹅的肚子里,用汤水煮着,再用酒洗,最后要人参和鹿茸搅拌野菜一起吃。

这特么的还是野菜吗?

这还叫体验百姓疾苦?

哪个百姓家能这么吃?

特么的简直就是离大谱了。

但是……真特么的好吃呀!

在东暖阁睡了半个时辰后,崇祯继续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

凝神静思了近半个时辰,才提笔写下一行字。

这行字若是被其他人看见估计要被吓死,因为赫然写着「明朝灭亡十大问题总结」。

一、商人道德的失控;

二、三线作战的拖累;

三、小冰河期的天灾;

四、摧毁一切的瘟疫;

五、没有底线的党争;

六、军阀割据的形成;

七、军人道德的沦丧;

八、毫无廉耻的文人;

九、统一战线的失败;

十、专制力度的不足;

这十项问题是他目前能想到的了,每一项都不会对大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十项叠加在一起,以原来崇祯的能力,结局已经注定。

还有诸如太监专权、特务政治、内部腐败等原因,崇祯并没有列进去,这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细究起来就是扯淡。

特别是太监专权,明朝宦官的权利是依附皇权的,又没有军权,想要哪个太监死,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

魏忠贤那么牛逼,崇祯上台两个多月就被弄死了,连带其党羽也都被一网打尽。

这十大问题中,在崇祯看来,着重应该解决商人道德的失控、三线作战的拖累、没有底线的党争和军阀割据的形成这四项了。

例如商人道德的失控。

马克思在原始积累中描述道:一有适当的利润……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甚至叛国。

这一点在明末展现的淋漓尽致,八大晋商不仅和建奴进行贸易,提供各种违禁物资,还会作为建奴的耳目,刺探军情等。

想到这里,崇祯将八大晋商重点圈了起来,在他眼中这可是一大笔的横财。

第二、三线作战的拖累,后金集团、李自成集团、张献忠集团等,西方列强在南方也虎视眈眈,蒙古劫掠一直未停,整个国内就是一个大窟窿,拆东墙补西墙。

第三、党争,崇祯继位后,党争达到了巅峰,凡对手赞成的,东林党就反对,凡是对手反对的,东林党就赞成,毫无底线,为自身利益置朝局不顾。

第四、军阀割据,前期还好,后期就是有兵就是大爷,给钱就动,不给钱一切免谈,听宣不听调,诸如后期京城被围,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兵马,也不去勤王救驾。

每一项问题后面都写了数个名字,崇祯每写一个名字,心中怒气便增加了一分。

坐了好一会儿之后,崇祯又在纸上写下了宗室两个字。

“这笔账,咱们慢慢清算!”

搞完这些,崇祯长长的出了口气,还好现在是天启七年,这要是穿越到了崇祯二年,他什么都不用干了,直接自挂东南枝好了,哪还用总结经验。

因为崇祯二年是整个大明最后的转折的点,首先是崇祯元年陕西大灾的延续,全国大饥荒,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其次,陕西的邮差李小哥揭竿而起了,第三,发生了三场兵变,

最后则是后金皇太极率领八旗精兵,绕道蒙古,避开了明军的宁锦防线,从长城隘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重镇,兵锋直逼北京。

史称己巳之变,这一次战争,直接导致了数名高级将领死亡,直接改变了明朝辽东地区的军事、政治、人事形势,间接的减轻了农民起义军的压力,导致起义军实力的增强。

看着窗外,天色逐渐暗了下来,王承恩掌灯,整个东暖阁内烛光跳跃,瞬间亮了许多,但温度也随之升了起来。

这还好是小冰河时期,气温普遍低一些,否则这九月份这么点真的要热死了。

看着龙书案上微微跳跃的烛光,崇祯感叹了一句:“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求见!”

“让他进来!”

崇祯将写好的东西用折子盖上,田尔耕就进来了:“臣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参见陛下!”

“陛下,京卫三大营各军主将身穿盔甲全部于酉时三刻从前门进入英国公府。”

崇祯听完,双眼眯了一下。

这么不加掩饰的招各军主将入府就是在向皇帝示威,京卫是我的,我有控制权。

否则,军中各种事宜那就在军营解决了,干嘛还要去私人府邸呢。

“陛下,需要臣打探一下他们聊了些什么吗?”

“你在教朕做事?”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声音之大和急切,瞬间让暖阁内的王承恩、李若涟跪了下来。

崇祯起身,快步走到挂有地图的墙壁前,看着密密麻麻的标注,眉头轻皱。

“李若涟,从忠州到北京,若是有六百里加急的公文传递,会从哪条路走?”

听着皇帝的问话,李若涟心中猛然一惊,六百里加急只有地方发生重大变故时才能启用,如紧急军情、特大天灾等。

难道四川忠州发生变故了?

来不及多想,李若涟立刻道:“陛下,六百里加急走的是驿站,从忠州出发,必须要经过陕西,只有这么一条路;

从陕西开始,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潼关到卫辉府、真定府进入北京,

另一条则是从平凉府进入兰州,然后走宁夏、大同、宣府进入北京,但这一条会远上数百里。”

身为锦衣卫的千户,对全国的驿站的路线图再清楚不过了,也走过太多次了,因此,崇祯一问就立刻回应了。

“若涟,让你的心腹,带一百户锦衣卫分别在两条路线上,离北京五百里外的驿站上驻守,截住所有从四川沿路入北京的六百里加急公文,其余的放任不管。”

“臣领旨!”

“对了,顺便调查一下司礼监的司礼系笔太监(秉笔太监的跟班)李永桢,朕要的是实锤的证据,一旦亮出证据,没有任何人能挽救。”

李若涟退出东暖阁后,脸色平淡,实则内心欢喜。

他从这位少年皇帝身上看到了大明的希望,各种安排详细之极。

他现在就是要去找田尔耕,接手调查周奎的事宜,这是皇帝的安排。

皇帝找他总得有个理由吧,至于田尔耕等人信不信,那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走了几步后,李若涟突然愣在了原地,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想法——皇帝调白杆兵进京了。

再结合让他调查锦衣卫的事情,他能敏锐的察觉到皇帝要搞事情了,到底是对阉党还是东林党,或者两者一起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是哪一方,朝堂就要清明了,大明还有救。

这个念头只是刚出现,李若涟就立刻将其扼杀了,这事牵扯甚大不是他能参与的,他必须得加倍小心完成皇帝交代的事情。

出了差错,他就是大明的罪人。

看着离去的李若涟,崇祯皱着的眉头舒缓了一些。

以前的崇祯在干掉了魏忠贤以后被东林党给忽悠瘸了,东林党说锦衣卫干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再用恐被朝官百姓厌恶,不得民心。

崇祯这位年少的帝王竟然信了,从此锦衣卫形同虚设,悬在文官头上的利剑消失了,东林党势力越来越大,反过来刁难皇帝,以下犯上。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锦衣卫、东厂这些情报机构,他就成了睁眼瞎,以至于百官欺上瞒下。

袁崇焕擅自斩杀毛文龙就能看出来,崇祯的权威已经逐渐消失。

再有一点是,锦衣卫个个都是好手,虽然战力可能不及关宁铁骑,但绝对比地方府、卫军战力要强。

以一当十有些夸张,但训练的好,以一当三问题不大。

掌控了锦衣卫,皇宫才真正的安全。

所以,崇祯才会急于掌控这么一支力量,

一个月后,秦良玉的白杆兵进京,就是重组腾骧四卫和锦衣卫的时候。

到时候,白杆兵、御马监腾骧四卫、锦衣卫,三股力量在手,腰板就硬了,他就能放开手脚做一些事情了。

不做则已,一旦动了,那就是雷霆之力,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但前提是得有钱,所以他刚刚让查李永桢。

李永桢也是个狠人,五岁自宫,进宫后伺候皇后,随后得罪了明神宗,被关押十八年,出来后依附魏忠贤,一月五连升,成为司礼系笔太监。

你想想,别说是明代了,就算是现代被关了18年,出来后不得缓上一两年的,可这货出来就特么的直接起飞。

魏忠贤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李永贞与王体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后被崇祯诛杀,其他财产不计,光现银就有29万两。

以当时的锦衣卫的作风,肉过手留油,肯定都截流了一部分,崇祯现在期待到底能抄出来多少。

他让李若涟查李永桢,一是抄的钱,二是震慑魏忠贤,三是安插自己的心腹进去。

现在是局已经布下了,静待一个月后收网了,至此,崇祯心情才算是放松了许多。

宫内这边搞得差不多,现在还有两件事情,一是如何搞死客氏,二是搞死几个六部九卿的人,好为孙承宗等人入阁做准备。

弄死客氏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一则是她的身份的特殊,二则是和魏忠贤不清不楚,贸然动她,容易出事。

客氏,名为印月,又名巴巴,十八岁入宫为朱由校的乳娘,姿色妖媚,为人狠毒残忍,生性淫z荡。

传闻朱由校大婚之前,她就已经‘先邀上淫宠’了,被天启帝封为奉圣夫人。

魏忠贤为了切权,花了500两银子搬了一桌六十道菜的酒席,客氏想利用魏忠贤巩固自己的地位,魏忠贤则是想获取天启帝信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

朱由校三个儿子以及他自己的死,都是出自这两人之手。

反正,这事不能他主动提出,得找其他人提,他顺势去解决。

自己皇兄刚死大半个月,现在就主动对他亲自封的奉圣夫人、魏忠贤的对食对象动刀子,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相比客氏这件事情,六部九卿的事情会更难一些。

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职级上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谁更重要谁更差之说,要结合现实情况。

崇祯的手指有规律的敲打着。

和平时期,举国太平,礼部和工部比较重要,礼部掌管掌典礼事务、全国教育、外国往来、科举考试等等。

特别是科举考试,主考官一般都是礼部尚书出人,在出任主考官的时候出来的进士都可以说是自己的门生,官场讲究师生关系,运用的的好,这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因为最终的任命还是在吏部手上。

而工部则是管全国的工程,和平时期,修桥铺路、建设宫殿居多,这个时候他们是最重要的。

战时,兵部和户部则是最重要的,其他朝代兵部掌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无权调兵。

但明朝因为外患最严重,北边从北元到瓦剌、鞑靼,后来又有倭寇、女真、农民起义等等就没消停过。

而户部则是管的比较多,但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掌管天下钱粮,其他部门再牛逼,官员要不要俸禄?干活要不要银子?

没钱、没粮,一切都是白搭。

相比之前的四部,主管天下刑政,审定和执行律例的刑部则是就不是那么的重要的,这一点在明后期特别明显。

而六部中,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乱时期,唯一的老大就是吏部,吏部掌管全国文系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最重要的是负责办理京察、大计,能直接判四品以下官员的政治生命,权力极大,吏部尚书能对抗内阁首辅。

要知道,皇帝除皇帝亲军、内廷等除外,是无法直接任命朝廷官员的,吏部不同意,皇帝都没有办法,当然了,明太祖和成祖除外,那可是两个狠人,不听话直接拉出去砍了。

“其他几部都先等等,得先将兵部给拿下!”

梳理完了六部的职责后,崇祯有了决定。

拿下兵部有两个原因,其一,兵部尚书崔呈秀是魏忠贤的阉党“五虎”之首。

其次,兵部已经架空了五军都督府,京师周边的二十一卫等皆归兵部辖制,他后期想要改革军队,就一定绕不开兵部,不如直接弄死。

阉党和东林党是死对头,自己想弄死阉党的崔呈秀,东林党应该会很开心。

舞台他已经给东林党搭好了。

静待明天的朝会!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臣周奎参见陛下!”

周奎进了东暖阁后,立刻跪倒行礼。

崇祯慢慢的翻看着奏折,仿佛没有听见周奎的行礼一样。

半刻钟过去了,崇祯依旧没有叫周奎起来的意思,周奎双腿已经发麻,内心也在思付着皇帝是什么意思?

又是半刻钟过去,崇祯将奏章放下,淡淡道:“周奎,你可知罪?”

周奎猛然一惊,低声道:“陛下,臣不明白……”

“不明白?那你告诉朕,你为何有数十万的家产?”

“陛下,臣是冤枉的,臣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周奎你这是冥顽不灵呀。”

崇祯厉声打断了周奎的话:“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时,南城青烟楼雅墨斋,你答应陈少铭帮他弄一张盐引,他答应事成之后给你十万两白银,预先支付你三万两,这总不会错吧!

你可真迫不及待呀,朕刚登基你就开始捞钱!”

“天启七年九月初三,大同王家家主约你在凤鸣院相聚,商议茶引的事情……”

“你一个国丈,竟然去青楼,你的礼义廉耻呢?皇家的脸面都被你丢完了!”

“锦衣卫查到的,你总不会否认吧?你当锦衣卫都是瞎子不成?要不要朕将这些人都拉抓过来问问?”

“锦衣卫的诏狱你应该知道吧,信不信朕让你去诏狱住半个月?”

听见诏狱,周奎浑身一哆嗦,眼中满是恐惧之色,进入诏狱的人有几个是能活着出来的。

“周奎,朕给你个活命的机会,只要你交出贪墨的财产,朕既往不咎。”

“陛下,你就是把臣杀了,臣也没有这么多财产呀!”

崇祯冷冷的看着哀求的周奎,心中满是冷笑。

周奎这个人贪财、吝啬之极,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崇祯让大臣们捐银子助饷、招募兵勇。

既然要捐,那就得先弄个榜样,于是崇祯让太监高定到周奎府‘借钱’,结果这位爷充分发挥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哭的那叫一个惨。

总之就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周皇后得知后将周奎训了一顿,然后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所得的五千两交给了周奎,谁曾想周奎只捐了三千两,反倒是赚了两千两。

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见国丈都如此,也纷纷效仿,最后崇祯只募捐到13万两。

李自成进京后,周奎被抓,逼的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媳妇,又严刑拷打之下,才交出了自己的家产,白银高达52万两,珍币复数十万,折成白银有300多万两。

最无耻的是,这货竟然为了保命,竟然将藏在他府上太子朱慈烺交给摄政王多尔衮。

最后这条,才是崇祯要第一个找周奎麻烦的主要原因。

钱谦益无耻,但和周奎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至少人家没有为了钱杀妻卖子。

“周奎,朕再问你最后一次,你交是不交?”

“陛下,臣真没有这么多钱,臣……”

“来人,将周奎拉出去砍了!”

方正化进来直接掐起周奎的脖子,周奎剧烈的反抗着:“陛下,臣女是皇后,臣是国丈,你新登基,不能杀国丈呀!”

“国丈?”

崇祯冷笑了一声:“朕既然可以封她为后,那朕就可以废了皇后。”

简单一句话,让剧烈挣扎的周奎瞬间安静了下来,满眼的不可思议。

帘后的周皇后即便是事先知道了崇祯的计划,此刻再次听见废后的话也是脸色苍白,浑身都在轻微的颤抖着。

“周奎,朕若是将你的罪证公布出去,你觉得朕废后会有人敢说闲话吗?”

“朕再给你一次机会,交是不交?”

过了足足盏茶的功夫,周奎也没有说话,崇祯一挥手:“拖出去,砍了,抄家,所得家产全部入内帑,族人全部流放苦寒之地。”

方正化得到旨意便拖着周奎朝外面走去,周奎如梦初醒,惊叫了起来:“臣交、臣愿意交出来,请陛下放过臣一家老小!”

说完竟然大哭了起来,哭声那叫一个惨。

听着哭声,崇祯脸色有些厌烦,若不是碍着周皇后的面子,他真想把这货拉出去砍了,哪会这么麻烦。

“大伴,告诉李若涟,周府给周奎留着,再给周奎留一成家产,其余全部入内帑。”

“另外,让李若涟将牵扯的人都给朕抓起来,他们不是有钱吗?想活命那就拿钱,送了多少,十倍给朕送回来,少一两银子,那就砍他们一个族人。

若是有官职在身的,全部革职查办,永世不得录用。”

崇祯说完,又对着大哭的周奎道:“周奎,从即日起,朕要是再知道你与那些大臣、士绅们有来往,再敢收他们的一两银子,朕就直接砍了你。”

“拖出去!”

待周奎被拖出去了以后,周皇后从帘后走了出去,跪倒在地上:“臣妾多谢陛下!”

崇祯扶起脸色有些苍白的周皇后:“玉凤,希望国丈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否则日后清算的时候,国丈是必杀无疑了。”

“日后若是国丈找你哭诉,你就晾一晾他,免得他不长记性。”

“等朝局稳定了,朕就封他一个伯爵,赐些田地,安心的做个富家翁!”

“臣妾代家父谢陛下天恩!”

“凤儿,以后不是正式场合,不用行大礼,你累朕看着也累,到了后宫就是家里,不用如此繁琐。”

崇祯扶起周皇后,笑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去休息吧,早日给朕生个龙子龙女!”

有道是: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z宵。

一夜欢愉,早起的崇祯精神满满。

带着方正化等人围着煤山跑了几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可不想目标未完成之前就挂了。

洗漱用膳,上早朝,有了昨日的杀伐,今日朝会上众大臣老实了很多,崇祯也只是提了一些意见,全部让转入内阁处理。

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崇祯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每天都是上朝、批一些内阁和司礼监意见相佐的折子,然后陪周皇后、田贵妃等人,日子倒也潇洒。

这也让朝中众大臣松了一口气。

这一日崇祯刚用完早膳准备去上早朝,方正化脸色极其严肃的就进来了。

“皇爷,派去忠州传旨的方家回来了。”

“快让他们进来!”

崇祯很是开心,他现在很想迫切知道秦良玉的反应,随即看着方正化严肃的表情,疑惑道:“你怎么这个表情?”

“皇爷,出大事了!”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二位爱卿记住了,以工代赈的百姓,绝对不能克扣口粮,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薛凤翔和郭允厚同时眉头一皱,若是放开了吃,那粮食瞬间就能增加一倍。

薛凤翔将困境说了一遍,崇祯立刻道:“粮食的事情朕会解决,你们照做就是了。”

面对崇祯如此的笃定,不止是薛凤翔和郭允厚疑惑了,整个朝臣们都是如此。

崇祯也懒得搭理他们,难道他要告诉朝臣们,自己要对八大晋商动刀子,抄出一批粮食用于赈灾吗?

“好了,咱们再说说第三个问题——百姓们信不信。”

“陛下,这个问题,臣有些想法!”

崇祯刚说完,内阁李国普就站了出来。

“爱卿请讲!”

“陛下,民间村子里有大事,基本都是族老,族长有时候说话都不好使,因为德高望重,

代入到赈灾这件事情,朝廷可以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朝臣出任三边总督,负责赈灾一切事宜,诸如调粮、修路、修湖、开垦荒田等,

臣思来想去,这满朝之中,具有此等威望的,除了陛下,就只有孙阁老和袁老大人两位了。”

崇祯眼睛一亮,终于有人说到他心坎上了。

他登基的时候,内阁共有四位,分别是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和李国普四人,除了李国普外,其他三人都是魏忠贤的追随者,此刻的内阁有着魏氏内阁之称。

满朝中,能叫孙阁老的,也只有孙承宗了。

而叫袁老大人的,非袁可立莫属了。

崇祯刚穿越来的时候本就想找机会将孙承宗召回来,做他的内阁首辅,苦奈内阁由魏忠贤把持,兵权不稳,他又不好动内阁的人,

今天内阁首辅黄立极因为陕西大灾的事情被他干掉了,而后说了那么多就是为孙承宗铺路了。

结果被李国普给说出来了,这样也好,免得惊到了魏忠贤。

李国普的打算崇祯很清楚,无非是想这个外援,现在黄立极干掉了,那内阁中只有施凤来、张瑞图是魏忠贤的人,

自己再找个人,只要出任三边总督,负责赈灾,那就是和自己一条战线的人,二比二,

再加上背后是皇帝,不说能压制施凤来和张瑞图,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甭管李国普是什么打算,但既然和自己目的一致,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崇祯内心欢喜,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李爱卿,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我们先说孙阁老,他是先帝的老师,离任前是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论身份,整个朝臣中没有人比孙阁老更高了,

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军队中威望更高,

由他担任三边总督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孙阁老现在在老家高阳,离京很近。”

崇祯不做评价,轻声道:“再说说袁大人。”

李国普毫不犹豫道:“袁老大人虽然未入内阁,但整个经历更加的丰富,历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尚宝司司丞、本司少卿、太仆寺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

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帝,为 ‘’三朝元老”之臣,诰 ‘’五世恩荣”之赏,民间将他与况钟、海瑞并称为我大明三大清官。

袁老大人出任三边总督,臣可以保证袁老大人会将赈灾的每一分银两和钱粮都用于百姓之身。”

铮铮之声在皇极殿内回荡着,群臣脸上表情不一。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戳我继续阅读】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曦林书香】

去回个书号【1044】, 即可免费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全文!

www.xixiangshuyuan.com

www.wenkeshuyuan.com

www.tianxiangshuge.com

www.yaxuanshuyuan.com

www.tiantiantuishu.co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692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82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99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2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4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08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9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29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46评论 1 31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70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3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37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37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3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60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47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