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考究了黄忠是否“老”,是否配后将军之位】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拿下汉中之后,刘备称汉中王。
称汉中王之后,刘备提拔了两个人:黄忠、魏延。
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得无不可乎!"——《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这两个人事任免不得了,一个急得诸葛亮来劝,一个让整个军队都感到意外。
但是刘备有没有眼光,有的,魏延后来确实没有让刘备失望,建兴八年,魏延在羌中阳谿大战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打得魏军落荒而逃。此役魏延升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黄忠稍微可惜,受封后将军的下一年就去世了,没能看到他之后的发挥。那么怎么衡量黄忠这个任命合不合理呢?我们来看下当时两个调解人:诸葛亮、费诗。
当时刘备派费诗过去告诉关羽,封前将军的事,关羽听说黄忠封后将军,当时就很不乐意了。
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
全篇三国志,就这个地方让黄忠带了一个老,所以后面的同人文,什么《三国X义》啊,什么《平话三国志》啊,就开始宣传黄忠是个老人家了,什么老当益壮了。
你们这些记者啊,能不能做点研究啊,将来宣传上出了偏差,你们是要负责任的。
人家赵云,跟公孙瓒、和刘备、田楷一起打袁绍的时候,都是建安三、四年(198)的事情了。
(赵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 《蜀书二·先主传》
建安四年,绍悉军围之。瓒遣子求救于黑山贼—— 《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
大家出道的时间都差不多啊,怎么赵云的形象是
而黄忠却是
就算出道的时候黄忠比赵云大,那难不成赵云15岁出道,黄忠35岁?造型的年龄差能干赶上爷孙辈了。
所以,我们要读书——魏晋时期武人社会地位-检索老兵
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门避之,奕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晋书·谢奕传》
晋书,时间很接近了,这是的老兵什么意思呢?是一种对武人、军职带轻贬性质的称呼。
但是你关羽也一个武人啊,你凭什么说人家。好,再看看费诗怎么说的——
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 《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
上来先引经据典,刘邦的时候,明明是萧何先来的(突然白学了怎么?),韩信是后来的,韩信还排老大了,也没听过萧何抱怨什么。
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 《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
之后,弱化刘备对黄忠升官的用意,刘备因为一时的功劳破格提拔黄忠的,含义的轻重,怎么能和你比啊。
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恐有后悔耳! —— 《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
何况王♂与你啊,三位一体,不分你我.......(怎么回事?大橘已定?哈?)
得出结论,关羽是个傲娇。这里费诗维护关羽的感情有点过了,弱化了一下黄忠。
那好,换个角度,看看诸葛亮怎么说?
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诸葛亮指出问题:黄忠的名望,不是关羽、马超这个等级的啊。现在让他们同列,老马、老张亲眼看着黄忠立功的,还能够接受。关羽远在荆州,都不知道黄忠这个人谁来的,怕是不高兴了。
这个,就比较真实可行了。对于关羽来说,他所知道的黄忠,是一个建安五年左右,到建安十六年,十一年间没什么作为的地方武将,老:从军生涯很久了,兵:军衔、资历低。确实,黄忠真正打出成绩,是从刘备建安十六年,进攻刘璋才开始的。(不要看罗贯中的同人文啦,关公战长沙就是艺术修饰)。
综上所述,黄忠的老,不太能证实,但是可以从他连续升迁中看出黄忠战功。
陈寿评价的强挚壮猛,杨戏赞颂的摧峰登难,对于黄忠来说,实至名归。
补篇:
总督认为比较符合历史的赵云形象(刘备称汉中王至建兴七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