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电影很久以前就想看了,但总是找不到机会去欣赏这部在豆瓣上的高分作品,今天因为外教Kelwin 的作业需要,有幸静下心来在宿舍细细去斟酌品味它。观看完毕,心扉顿开,内心有一种感觉久久不能褪去,这种感觉应该用该片的另一个别名来形容——春风化雨,在这回南的季节竟是如此的般配。沉思片刻,觉得有必要把这经典之作再在脑海里重现一遍,遂作此文向经典致敬。
该片重现五十年代美国的教育模式以及关于这种模式的的追问和讨论,故事主线讲述的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文学老师keating用他自己新颖的教学方式去引导他所授教的学生,从而打破了以往刻板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敞阔的文学世界里,在不一样的视角去感受自己,体会这个世界所赋予的美好,浪漫。
该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片中的老师keating饰演者是美国著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也曾多次获得奥斯卡奖项,他的电影以治愈著称,观众经常能在他的电影世界中找到慰藉,比如同样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的《心灵捕手》。前年他因为抑郁症自杀去世的消息让我感到惋惜,“船长”老师就这么匆匆离去,希望他留下的电影能够继续去给予后人感动和鼓励。
回归本片的主题,教育。导演的目的很明确,革新和守旧,孰对孰错?这两个对立面放在一起,正是当前整个世界都一直在不断解决制衡的问题。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尼尔的父亲要求他的儿子放弃表演的爱好和天赋,完成他父亲的梦想学医,以后好给家里补贴经济,过上充实富足的生活。仿佛我们又看见了那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梦想和现实,我们该选择哪一个?似乎这两样东西永远都不能两全,keating则将其淡化于浪漫之中,我们或许不用考虑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挥自己禁锢已久的思维,要拥有梦想,也要存有理性。
尼尔去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这是正确的,但是后面他因为父亲的阻挠而自杀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不理智,尼尔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方式逃避,他的死亡,并不能怪罪于任何人,包括他自己,这段剧情的设置也是在给当时的教育体制发出警告,在这种教育体制和经济条件下,才是促成悲剧的源头。这种制度的大潮中,多数的人都会保持现状,不愿改变,随波逐流,因为毕竟这个世界还是属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制度,只要有少数人敢于挑战权威,就会被排斥,驱逐。
Keating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让学生们撕掉了诗歌课本的导语,因为那是一种框死的规则,他不能让学生们陷入这种别人制定的规则中,他需要的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勇气,而不是屈服于体制的懦弱。他教会了尼尔的舍友陶德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抛弃那种“别人的看法”,从而把自己的才能真正的激发出来,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素质教育。
在第一节课中keating就提到了“及时行乐”这个词,并且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剖析,死亡诗社的成员们都一直奉行着这个词,无论是纳克斯最后鼓足勇气的表白还是尼尔最后决定去参加话剧演出,都是在为这个词而践行着,他们都证明了自己,尽管结局都不完美,但是起码他们思想上是自由的,解放的。Keating目的当然不是要他们去放纵自己,而是要他们能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被眼前自己假想的困难所击退。“及时行乐”,更多的强调一种精神,一种无畏的精神。
片中keating先生要他的学生们站在自己的桌子上看不一样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美丽,自己也亲身示范了一次,这也成为了本片一个标志性的镜头,它贯穿了keating的教学理念,也是片尾keating离开时死亡诗社的学生承认和接受他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虽然keating这种对教学革新的尝试最后还是抵不过权威的胁迫遭到排斥,但是学生的内心已经埋下了自由的种子,即使以后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学习,思维也可以跳出这种禁锢,在理性的润土上生根发芽。纵使有一个先行者离开了,还会有后来者不断地去尝试,革新必将会取代守旧。
电影毕竟还是电影,要挣脱体制又谈何容易,但我们也不要因为突破不了就不去努力,而且也不能就是朝着一个方向一直横冲直撞最后碰得头破血流而徒劳无获,只有在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时,我们抱着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可是如果我们满是平庸,我们的梦想也就成了幻想和不现实,唯有存有理性的去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地解决这个制度的弊端,才是实现自由开放素质教育的途径。
影片所传达的另一个主题就是要认清自己,我们不可以改变这个制度,但我们可以在这种制度中保持自己,遵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的“O Captain,My Captain”当你一直这么做的时候,你会惊异于自己竟然也可以这么清醒,明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章的最后,力荐《死亡诗社》,一部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