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餐的时候,我不小心把碗打翻了,碗里的汤汁溅到我衣服上,桌子、凳子、地上到处都是。
爸着急地说:“快看看烫着了没?”
我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没事,衣服裤子挡着呢。”
“那你快去换衣服,剩下别管了,我收拾。”
“没事爸,我马上就收拾好了,你吃饭吧。”
爸爸担心地看着我,擦桌子,抹凳子,拿起拖把拖地,直到我全部弄干净,才放心的继续吃饭。我转过身,无可奈何的一笑。
这就是全天下的父母本来的样子。
我已经在外地工作快两年了,用爸妈的话说,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那么远,不放心又不得不放手。担心被人欺负,担心吃不饱穿不暖,担心工作不顺利,和人起冲突。可他们从来不说,之前我感觉不到,只觉得他们唠叨的很烦,现在的我能理解这样的父母。
若说出门在外一点委屈都没有,那是骗人的。可我很感谢这两年的生活,它教会了我人生的另一种活法。
在家里,什么都好,温饱不愁,甚至连自己都可以交给父母照顾,可是我不好,非常不好,感觉自己就像个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下定决心,走出家门那一刻,我开始了成长。
这两年我学会了不把父母给的一切看做理所应当,理解父母因为担心而对你的口不择言,理解父母想给你却没有能力给的无可奈何……还有太多太多在父母身边觉得应该,离开父母却视若珍宝的东西。
此时此刻,我只想对爸妈说:我长大了!
一个人的成长不应该只是肉体的发育,还应匹配一颗长大的心。
曾经的我对朋友吆五喝六,虽然我很善良,但言语行为上的强势还是会让人不舒服,要不就是任性的做人做事,有的朋友受不了我,半路开溜,没以后了。留下来处得时间长了,别人才知道原来我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这才开始屏蔽我的缺点,欣赏我的优点,所以我的朋友不多,尽管每一个我都想拿命去珍惜。
去年,认识了一个朋友,刚开始几天觉得脾气秉性很相投,心上就不自觉的想靠近,可他说:“你很自大。”这句话深深地戳伤了我,一赌气不搭理他了,把微信全部删掉,一副绝交的表现。他很生气地打电话给我:“你这什么态度,一生气就删,朋友有你这样吗?”我当时一方面正有求于他,另一方面我又不想真的删掉他,就又加上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过两次,他和我说:“用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你我就是利益关系,这就是你交朋友的态度。”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只因为自己情绪控制不好,由着性子来,随意发脾气,导致产生了很多的误解。
后来打交道次数多了,他说:“你人还不错,只是有点任性。”我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真的该改变了。
现在的我会反省自己,会主动去解决问题,缓和关系。主动想办法去沟通,解决矛盾,而不是以前一哭二闹三上吊。
以前认为那样做就是在乎,珍惜的表现,可经常有人说我不在乎。我拼命想去拉住,留住,到头来想拉的拉不住,想留的跑得更快。
现在我尽量不那么急躁了,尽量静下心来思考,尽量心平气和地沟通,把真实的想法,心情告诉他,尽量避免误会。
这不,我又冲动了,我决定明天见面告诉他:“我其实不是诚心想气你,我只是想你在乎我。”
对待朋友,我想说,我正在慢慢长大,请允许我偶尔犯点小错,怪不好意思滴……
还有一件值得说的事,就是我坚持日更半个月了。
从刚开始的踌躇满志到现在每天因为找素材心思枯竭,真是一个上蹿下跳的过程。这对于不安分的我来说,过程很有兴趣,坚持不容易。
日更第一天,写了300字,我还挺有小成就,找到一件我喜欢做的事还是满幸运的。看着自己文思泉涌,我都有点沾沾自喜了。还给自己订下了每天千字的目标。
随着日更天数的增加,自信心被深深打击了,原来的喜爱主动变成了被迫完成任务。强迫症拖延症联合发作,为了完成日更,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去找素材理思路,等任务完成往往也就到了截止时间,然后满腹心事的去睡觉,翻来覆去很久也睡不着。第二天又开始重复梦魇一般的生活,这样下去怎么行?我要放弃我自己了……
当心里发出这样的声音后,我突然醒了:日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正如日更的那句宣传语:让坚持成为习惯。
对我来说,坚持就足够了。
让日更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舒服开心的习惯,而不是郁闷和苛求的习惯。按照我的精力分配分析,在一天的时间里,想要高质量的输出,就不能坚持每天完成,想要每天拼字数,就不可能保证质量。与其要求自己达到完美,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一点。
慢慢的,半个月后的我学会了不苛求完美,让自己开心快乐的表达自己足矣,什么字数,什么质量统统都见鬼去吧,只要把“每天“这一点坚持下来,就是属于我的胜利。
开心的写属于我的文字,记录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我的成长。
不开心就多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郁闷了就出去走一走,难过了就关在屋里大哭一场。学会把所有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学会和所有情绪做好朋友,与它们和谐共处,学会接纳自己经过努力也达不成完美的事实,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加更多自信。
然后,感谢我所遇见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爱从前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