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自己开始
3月2日10:00整,第一期妈妈导师团培训活动,由心理学界资深导师韩薇老师带领的读书会,如期而至。
文丽老师重申本次活动的意义重大,于职业妈妈导师发展而言是一个启航仪式,并确认她的核心工作是6月份前储备100个妈妈导师。
韩老师笑言文丽老师负责去打猎,妈就在家负责带孩子。大家都觉得形象生动极了。谈笑间韩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都是送孩子,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同?”引导着大家开始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共读。韩老师提示我们用心听,声音有很大信息量,细心听,我们能觉察到读书的人,或者书上的内容,这也是共情力训练。五分钟读书结束后,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韩老师小结时一语中的“人的沟通都是讲感觉,不过每个人用的都是自己的方式”,书本中的爸爸用一致性方式讲感觉,而妈妈则用事情来讲感觉。
接着韩老师邀请从“我来参加学习的目的,为何来这个团体,想要去到哪里”三方面做自我介绍。每个人的介绍都各具特色,韩老师适时地给予反馈,大家感觉到被看见与支持。针对共性的改名事宜,韩老师指出“尊重父母为自己取的名字,是与父母和解的开始”。然后韩老师让大家体味:我们目标后面的这个动力是什么?
正如同一条船启航,它一定有动力,动力的本质就决定你去到哪里。任何一个行为,甚或决定的背后,都有动力。起板的能量高低就决定了你的彼岸。因此,行动之前究起板很重要。
控制起板很重要,但控制不了时,我也接纳目前我控制不了。当我能去看见起板时,事情就变了。对此,韩老师用“我们正好有一个妈妈迟到了,进来时每个人的感受”逐一被看见做范例,让我们看到原来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后面有这么多信息,同样是帮那个妈妈解释迟到原因这个表象,背后的内容如此丰富:她是带有指向他人的不开心感受,略有情绪;而她是指向自己头上那个“管束者”,向她解释自己偶尔也会迟到的原因。
此时此刻是什么,我们看见就好。如果我们的起板是爱,是信,就能走到丰盛,走到稳定。那如果我们的起板是恐惧、焦虑、羞愧、自责等时,接纳自己当下的起板,假设如果我们的起板是爱与信时,那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我这样是因为爱吗。
韩老师给了两句话让我们来体味:孩子是做了让我们信任的事情,我去信任他?还是孩子做什么我都信任他;环境让我们稳定,我们稳定?还是无论什么环境,我都很稳定?
我想接下来的话许多妈妈会很受益---当我们是孩子做了让我们信任的事去信任他时,我们做父母的,是在孩子身上索取信任的能量。如果当我们的孩子做的事情没有那么让你信任时,我们就从他给过我们的信任里的取出那么一点点能量来用,好不好!无论孩子发生什么,我都稳稳地在那里。
这时有个妈妈提出自己会有很多情绪,难以稳定。韩老师说接纳自己目前现状,看到情绪,去找到那个情绪背后的驱动力。廖妈妈勇敢地分享她刚发生的一件事情,儿子买的爱吃的寿司不小心掉地上了,他就大怒,踢打路旁的护栏,以前她很害怕儿子发怒,害怕会弄坏东西要赔偿,于是她总是会把他的情绪灭掉,可是这次她决定强忍着自己的害怕看看后果,她惊喜地发现原来也没有那么恐怖。
有个妈妈就说很奇怪自己的孩子发生事情好像都没有什么激烈反应一样,基本就是闭上嘴巴什么都不说,你多问几句就开始流泪,情绪要过二十分钟左右才过去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点其实我是深有感触,可可以前也常这样。针对这点,韩老师说,孩子的防御机制与我们父母很像,否认自责,孩子学会的就是我们的模式,这也就是俗称的轮回。我深深认同,这种断轮回,只可能在觉知后开始行动。
韩老师特别指出廖妈妈做容器性共情,当一个盆子把恐惧全盘装回来,再与团队分享了,做得很好,做了团队的动力,而团队又能支持到她,让她更快一些从自己的用愤怒来应对恐惧的旧有模式中退出,看到恐惧,接纳这个恐惧,带着这种觉察,但凡动力不是爱时,不是信时,我们学会喊停!
带着这样满满的感动小休10分钟,茶点水果竟然几乎无人享用,大家都在消化吸收,观照自己。
下半场韩老师问“因爱启航,我如何支持到你?”邹妈妈问出一个好问题“千钧一发之际,如何喊停?”
韩老师言:安在当下,做容器性共情,像廖妈妈一样,这是最难,也是最必要的。没有做好这一点的话,所谓内容共情,也是共你自以为的内容,并非真实。龚雅婷好同学从非暴力沟通的逻辑里贡献金句“当你有一个内在情绪被满足时,就会有积极情感体验;当你有一个内在情绪未被满足时,就会有消极情感体验”,因此,对自己喊停,看自己的哪个需要没被满足。韩老师确认这个观点,真正的爱就是看见,从看见自己开始,你未看见自己时,所谓爱别人都是投射,你的旧有模式而已。韩老师调皮地让邹妈妈看着廖妈妈说“我要当个盆子”三遍。“把旧有模式还给妈妈了,不把恐惧朝下传”的“韩粉”猪猪回忆说六个月前课上的一句话现在很能支持到她,与大家共享“别人有情绪时,他们一定是遇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困难”。韩老师解释说这里面有一个信念就是:每个人在当下都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总结一句话:无论做了什么,心安理得。
这就是一群有经验的妈妈们一起学习的最大好处:生动案例,经验交流,碰撞支持。
随后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我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2.我在养育孩子方面,可以分享给大家什么?我期待团体支持的是什么?
3.在既往的人际关系中,我难以相处的是什么?我令人满意的是什么?
20分钟后大家回来一起分享这个讨论后的感受。龚雅婷说发现大家对自己是个好母亲看得少,一带而过,看负面的多。韩老师说一个从小被爸妈当盆子用的小孩,她长大后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邹妈妈有点哽咽地说“我觉得自己的妈妈像个影子一样”,她母亲总是关起门躲开他们。韩老师说了一个树懒吃有毒的桉树叶,它很懒的故事,然后话头一转,当你去到别人那个体验时,你读到的一定就是爱!妈妈没有学心理学,但她是有本能的,心理学只是帮助我们把水面下的往上提一提显出来而已。
廖妈妈分享他们发现了问题里的“难以相处”与“令人满意”竟然是同一个问题---比如她执拗的特点,竟然既招人厌也讨人喜欢,真正一体两面。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针对廖妈妈提到,说对待孩子时她的易怒可能比别的妈妈对孩子的伤害大这一点,韩老师从心理学科学角度给大家做一个科普:对待孩子形式不太重要,但不一致会带给孩子更大压力。比如说有的家长说不重视孩子的成绩,但孩子考得不好时,就一声叹息,这种会激起孩子羞愧、自责内疚情绪,这些才是对孩子心灵摧残最大的情绪,反而,因为愤怒去斥责甚至打骂孩子,可能孩子不一定有很大影响。这一点可以启示很多家长吧!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关于情绪量表的能量打分就知道了。
带着这种贴近生活的感悟,韩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布置功课---你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磨刀不误砍柴工,起板最重要,因爱启航究起板!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好好爱自己,走上丰盛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