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 《黄海晨刊》,上面共刊登了6篇来自全市小学生的作文。其中,5篇作文来自同一个学校—五莲县实验小学,且出自同一个年级2014级。
这并不是孤例。一段时期以来,该校学生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份开始,短短3个月,2014级学生就发表习作50余篇。
看到自己的习作登上大雅之堂,孩子们笑开了花,起笔作文更有干劲。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报刊,看到自己孩子的名字位列其中,家长也满满的自豪感,纷纷主动配合,家校沟通大提速,零障碍,社会满意度大幅飙升。每周班级信箱里都塞满了学生习作,教师虽然苦点累点,但看见孩子的进步,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
优秀的学生背后,站着的是卓越的教师。社团活动中,教师精心备课,分专题微格训练,循序渐进;作文讲评课上,自评组评师评,写评语写反思,一稿二稿三稿,精益求精;阅读,周记,口语交际,走出传统课堂,实施大语文教学。
教学相长,学生的进步同样成为推动教师成长的重要力量。唐正明老师注重教学反思,善于抓住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在教育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反思新课改的《冷静看课改,热心待花开》,洋洋洒洒3000余字,5月份的《山东教育》用两个整版全文刊登;总结写字教学的论文则在6月份的《山东教育》刊发。一份重点教育刊物连续两期发表一位教师的文章,在全省也是不多见的。
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们的本职。除此之外,我们每一个人还要考虑,在平凡的讲台上,我们应当怎样留下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