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正收拾行囊远去毛乌素大沙漠工作的老公说:“先别走了,陪我一起再回虞城吧!”
与此同时,我也辞去了在老家代课的工作,俩人在烈日灼心的街头奔走——虞城,依然特别破!车也多,绝大部分是那种拉客的红色大三轮车,你只要稍稍放慢脚步,“坐车不?上哪去嘞?走,上车!……”四面八方的热情,逼得你耳朵疼。
然,刚踏上热土,我就不慎崴了脚,高跟凉鞋的鞋帮直接与鞋底决裂,老公在木兰大道中石油加油站旁的电线杆上找到两根铁丝,强行让破镜重圆。虽然,挺勉强,但我们还是走得很快很快!
从商东外国语附近的周庄,到运河人家,响水湾又到新木兰,一站又一站,直到租到了一处幽闭的小院儿。后来,也再没有走过那么长的线。
那是四年前。
早饭后,我给婆婆打电话,她说,快到家了。这个家,就是虞城新木兰的一处有两棵棕榈树,满是葡萄藤的小院。它是我们在虞城的第二个小院儿,是我曾经很羡慕,尔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住了进去。
老公特地请了假,回夏邑老家开了货车,即将把它腾空,旧人五陵去,平生一片心。
“妈妈,我还是想回家。”葡萄这几天常常碎碎念。
带家人在南京路上兜风,婆婆总反问:“嗯,这不就是虞城?多像是虞城。”
真的不是虞城。
孩子们想吃咸鸭蛋,我们异口同声:“去安奇超市对面的奶奶那里买。”
我要买鞋子,从来只去大同路漫步佳人。出了胡同就是海澜之家,往西走桥头的北京布鞋店,可以解决老公和婆婆的大部分需求。孩子们呢,新木兰的童泰专卖店,总是给最优惠价,常打交道的老板都晓得我是个懒女人,懒得讲价,傻呵呵的一买一大堆,不好意思要高价咧。
“战友米线”——我们最最喜欢去的小吃店。
“我的梦想就是天天天天天天吃米线,还有馄饨。小樱桃你呢?”葡萄的调调儿愣是那么简单。
“吃,吃,吃……”小樱桃点头,鼓掌,口水流一大片,还能怎么办!
偶尔下班比较早,一块儿走路去两河口公园。尤其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偷花贼心虚呀,得等到别的赏花人都走远了点,朝着既定的目标,手疾眼快塞进包,“噔噔噔”往家跑!
跑到“解家麻辣羊蹄”那里,买两块钱的馒头,和“朱记香苞鸡”的老板娘姐姐拉两句儿。与和善的人的聊天,感觉如沐春风般,对门邻居亮亮是萄萄的好朋友,他妈妈亦是温婉。
家北边第三家住的是九十多岁的孤身老太太,俩女儿一周一轮换照顾她。摊上大女儿的时候,那个大姨其实也已七十多岁,每每来到总要拍拍我们的门。
家里有人,进来唠唠。没有人,她也天天拍,直到我们回来或者不回来。
见了面,孩子们喊奶奶,奶奶。樱桃呢,让奶奶抱了又抱,赖着不下来。
有一回,突降暴雨,我带着孩子们在外面逛,雨停才回来,她正站在门口张望。
“你怎么在这儿?大姨。”
“呵呵,我看下大了,想着你衣服没收,来看看你锁门吗?”
说着,慢悠悠地朝家走。
“我真怕你们走喽。”她又回头。
“走了,我们也会回来看你的。”
竟没想到,那一分别,我和孩子们就再也没回去了。
祝福你们呀,可爱的人儿。
写到这里,回顾偶会给自我带来新的领悟,那是什么,说不清楚。
但,我知道虞城一定还在修路,从2011到2019,一直修一直修。